帝國的崛起

終極側位

歷史軍事

徜徉在新天鵝堡之中,欣賞著浮雕和懸掛在墻壁上的油畫。孫宇再壹次有了壹種錯亂的感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457章 登陸作戰 3

帝國的崛起 by 終極側位

2019-5-15 13:53

  “然後在那裏,遠處靠近山崗的位置,我會用推土機堆起來壹條沙壩。壹發100KG級別的炮彈砸上去不過是打掉壹小塊。這條沙壩和周圍地形配合的話可以有效的削弱炮擊效果,而且很難在短時間內摧毀。然後再部署幾個發煙點的話,我就可以安心的把炮兵陣地部署在那裏了,然後依靠前沿的觀察點來壓制整個登陸地區。”
  “當然,如果妳們有足夠多的戰列艦炮彈的話,那麽自然可以隨意浪費,但是可惜的是,我並不這麽認為,妳們至少要留壹半以上的彈藥對付可能出現的日本艦隊,是這樣吧?”卡裏普特說道。
  “另外,我再說壹句,貴國的突擊部隊的火力構成很成問題。哪怕日本人的火力水平能有英國壹般部隊的四分之壹的話,那麽妳們都要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進攻作戰中的裝甲部隊必須有較好的全向防禦能力,所以我們壹般都是在用胡峰突擊炮或者狼式坦克作為進攻的矛頭。而貴國的T1坦克側面只能擋住普通的重機槍攻擊,甚至用鎢合金穿甲彈在中近距離也能打穿。如果有大口徑機槍的話,那麽很容易被擊穿。”卡裏普特說道。
  “這個,如果是實戰的話,我們會在側面加上壹些附加裝甲,比如說履帶板,或者負重輪什麽的。貴國不也這樣做嗎?”馬歇爾說道。
  “好吧,妳高興就好。”卡裏普特大將心中說道。雖然德國人也這樣做過,但是畢竟只是權宜之計,狼式坦克和胡峰突擊炮的側面防禦本來就有較好的底子,加上點就夠了,而美國人的T1坦克是底子不行,再增加效果也有限。而且說實話,這種簡單的附加效率肯定是低的。而且在觀察了T1坦克的車體之後,裝甲兵出身的卡裏普特能感覺到這車的負載余量非常有限。
  “我想知道貴國如果碰上那種艦炮夠不著,同時又不是75MM榴彈炮能對付的掩體的話怎麽處理?準備用工兵強行爆破嗎?”卡裏普特問道。
  “我們可以繞開。這種掩體不會多的。”旁邊的壹名美國軍官說道。
  “好吧,我想說,妳們對掩體的強度有些低估了,單純用土木掩體就可以修建處頂部可以防禦120MM重迫擊炮或者105MM榴彈炮攻擊的火力支撐點,這個難度並不大。正面想要擋住75MM輕榴彈炮也很容易。而根據我們的經驗,如果妳們不想拿人命去堆的話,那麽最好的辦法是將壹門105MM加農炮推到近距離然後反復射擊。”卡魯普特說道。
  “這個似乎怕是用不著吧。”壹名美國軍官說道。“日本人應該不會建造這麽堅固的掩體。”
  “大戰爆發前我們也認為英法無法構築那麽堅固的防禦工事的,我們甚至發現比利時人在他們的要塞修築過程中造假,然而實戰中我們為了摧毀敵人的掩體,不得不壹次次研制殺傷力更大的武器。犀牛自走炮就是這樣出現的。”卡裏普特說道。
  而在戰場的另外壹邊,卡爾斯少將對美國人用半履帶車改出來的步兵輸送車倒是十分的滿意。美國人強大的工業規模和他們的規模相對較小的軍隊讓美國人的機動車輛非常充足,甚至於在私下,卡爾斯少將對美國陸軍的評價中有壹句是這樣說的:“他們的士兵如果要走3公裏以上的話,那麽壹定是要坐車的!”
  這個東西不是德國人搞不出來,而是說在世界大戰環境下沒有余力去搞。而現在美國人造出了比較成熟的裝甲輸送車,也算是給德國人壹個借鑒。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未來我們的裝甲輸送車上可以安裝壹門20MM口徑以上的機關炮。大口徑機槍的火力還是差壹些啊。”卡爾斯少將說道。
  而美國陸軍給德國人另外壹個比較正面的印象就是美國軍隊的無線電裝備非常多,他們的通訊聯絡變的快捷而方便,這個和美國人在最近幾年大力扶持無線電公司不無關系。而美國國內比較充分的競爭環境也讓他們的效率高壹些。而這種通訊上的優勢也引起了德國人的警惕和註意。
  至於隨後的突擊隊突破演習,美國陸軍給德國人的感覺就是,如果部隊規模較小,兵種比較單壹的話,那麽美軍可以做的很好,但是如果兵種融合程度變高的話,並且編制擴大化,那麽美軍的行動效率就會迅速下降,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因為絕大部分美國人畢竟沒有上過戰場,在卡裏普特看來,這種需要優秀基層軍官作為骨架的突擊隊攻擊方式最重要的就在於實戰經驗。有很多東西並不是說總結成書本之後,別人看壹眼就能照搬的。
  想要學會怎麽辦?在戰場上慢慢學習吧。而這也是德國陸軍代表團的主要任務之壹,在壹次次演習甚至是實戰中逐漸糾正美國陸軍的壹些錯誤。
  到了現在這壹步,其實卡裏普特已經可以打道回府了,卡爾斯少將會留下來負責下面的事情。在隨後的幾天中,卡裏普特等人對美軍的後勤補給、裝備研發以及動員體系進行了壹定程度的了解,並且在以此來分析美軍未來十幾年的陸軍發展情況、並且將以此作為未來對美軍戰鬥力的評估依據。
  畢竟在未來,德意誌帝國陸軍需要考慮面對的敵人只有兩個,壹個是俄國壹個是美國!至於英國人?呵呵,20年後的德國陸軍還真不會把英國陸軍那點體量放在眼中!
  而在離開前的幾天,卡裏普特大將還專門和卡爾斯少將就美軍的陸軍發展戰略和德國陸軍的發展戰略進行了對比。然而最終卡裏普特大將得出了壹個看似有些滑稽的結論:“美國政府高層已經考慮了未來可能和德國人翻臉的情況,但是他們的陸軍卻對此壹無所知。美國陸軍旁觀了整個壹戰,但是卻只是在技術和戰役層面上進行了研究,但是對戰略層面上卻缺乏研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可能和美國人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有密切關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