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歷史軍事

(很多人被皇上這個詞勸退,不得不加上這壹段。
“鶉火之歲,皇上禦極四年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31章 進擊的徐輝祖

日月永在 by 煌煌華夏

2021-4-18 21:44

  昆明。
  新晉西平侯沐晟壹身戎裝在城外迎接的徐輝祖,後者比襲爵的聖旨晚到了將近三個月,同來的,還有徐輝祖自西南三省挑選的兩萬多山地營。
  為了籌建山地營,廣西、四川、貴州會攀巖上樹的健兒被抽調壹空,即使如此還有六千多人的空缺,徐輝祖只好自民間開重餉招募,年俸開到了二十兩銀子,錄征當日就壹次性給十兩的安家費,不少靠采藥狩獵的山民全進了軍營,這才湊夠兩萬人的編制。
  麓川之變,沐春殉國,西平侯府上下這幾個月都宛如末日壹般,沐晟雖然襲了爵位,但西平侯這個位子可不是那麽好坐的。
  父兄沐英、沐春爺倆是用無數戰功裝裱的這塊侯府匾額,可以說,整個雲南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沐晟,要看看後者到底有父兄幾分本事。
  要知道去歲麓川大敗之後,沐晟帶著殘兵幾乎堪稱壹路倉惶的從麓川撤回來,又在瀾滄江擊退刀甘孟的追兵,這才得以至大理修整,後折返昆明發喪。
  如果有朝壹日,刀甘孟和安南的兵打到昆明,沐晟都不用南京降罪,自己就得抹脖子以謝天下。
  千盼萬盼終於盼來了朝廷的援兵,結果卻發現,只有兩萬人,沐晟的心裏頓時就涼了。
  皇帝老子,這是放棄西南了?
  兩萬人撒進麓川頂個屁用啊。
  “末將沐晟,見過魏國公。”
  雖然心涼涼,待徐輝祖近到跟前,沐晟還是躬身見了壹禮。
  徐輝祖翻身下馬,扶起沐晟,“有勞西平侯親迎,妳我叔侄二人就不必過分客套了。”
  沐英是太祖的義子幹兒,中山王徐達是太祖的結拜兄弟,輩分上,沐晟確實要喊徐輝祖壹聲叔叔。
  沐晟引著徐輝張紞祖走向壹眾迎接的雲南官員,“雲南左布政使張紞張大人。”
  張紞六十來歲,好在雲南這地界山明水秀,還算養人,消瘦的臉上倒也算紅光滿面,只是壹頭白發看起來有些突兀。
  “下官見過魏國公。”
  張紞拱手施禮,徐輝祖趕忙扶住,態度上比剛才見到沐晟還要客氣,張紞以前也是京官,四十歲的時候便以通政司壹把手的身份接的雲南左布政使,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當年統壹天下,為了西南平穩,太祖以沐英主軍事,文政方面就交給了張紞,可見後者在太祖心中的分量。
  朱允炆登基之後,張紞本來是要接吏部尚書的,壹朝天子壹朝臣嘛,恩封擢升的名單都遞進了大內,結果大家沒想到新皇帝壓根沒有朝堂大換血的想法,六部堂官幾乎沒動,張紞這才留在雲南。
  沐春平麓川之戰,張紞坐鎮後方籌備後勤輜重,以雲南壹省之力支援戰事,可見往昔施政才能,這般人物,將來說不準就會入閣輔政,徐輝祖可不敢倨傲。
  壹行人在城外寒暄壹陣,隨後才在張紞的引領下入昆明城。
  “昆明繁華,不遜江南啊。”
  雲南勘定之後,內地無地之民多遷入雲南,因此,雲南之地漢民數量急劇增加,但大多數還都集中在雲南府壹地,也就是昆明周圍,自昆明往西南,還是地方土著民族叢居。
  徐輝祖走馬觀花的看了壹遭,由衷贊嘆,“張大人治政壹方,頗有建樹。”
  張紞自嘲,“國公過譽了,下官若真有才能,也不會有麓川犯上作亂之事,還導致滇國公罹難殉國,丟地失人,老夫萬死莫辭,待此番平定麓川之後,老夫當以死謝罪。”
  徐輝祖瞥了壹眼身旁的沐晟,出言寬慰,“麓川蠻夷之民,不服王化,此番作亂怎麽能怪到張大人這裏呢。張大人還是不要過於自責了。”
  看到徐輝祖開口為張紞說話,沐晟只好附言,“家兄遭厄,乃逆賊狡猾,兵兇戰事,死傷難免,此非張大人之責。”
  其實真要追跟溯源,沐春的死責任應該在太祖身上,當初刀甘孟大敗乞降,沐春已存了收兵之心,上奏南京,是太祖以“逆賊反復,不可饒恕,作亂之民,當除惡務盡。”為由拒之,沐春這才引兵追擊,以致大敗喪命。
  但誰也不敢怪皇帝,那誰來背這個黑鍋?只有兩個人,壹便是沐春自己無能,中了埋伏,連累三軍。
  二便是雲南布政使張紞了,麓川叛亂,皆因政令不均,重漢輕夷所致。
  既然要推出壹個背鍋的,張紞自己心裏左右盤算壹番,得嘞,沒有比自己更合適的了,人家沐春論起來是太祖的幹孫子,而且說沐春沒有軍事才能,那不是睜眼說瞎話嘛,還得罪了武勛集團,因此還是自己背責最合適。
  張紞已經做好了拿自己人頭抵罪的心裏準備了,結果沒想到南京頒下來的聖旨只字不提此番戰敗,沐春還追封了國公,武勛之首的徐輝祖親至的第壹件事就是給自己脫責。讓張紞頓時心生感動。
  壹行人到了官衙,早已安排好了宴席,請徐輝祖上座,沐晟和張紞各自分座左右,追責問罪的事便算是就此揭過,雨過天晴。
  “雲南的戰事,陛下壹直掛懷於心,命本公來,也是有囑咐的。”
  徐輝祖先開口把聖諭搬了出來,大堂內誰也不敢動筷,都正襟危坐的嚴肅起來。
  “麓川之敗,非戰之罪,實因刀甘孟狡猾,加之地利優勢,屢襲我軍後勤,以致士氣不振,輜重不足,方有此敗,本公此番自西南三省挑選了兩萬名山地健兒,便是奉了陛下聖諭,決定組建壹支山地軍,輔以短刃精甲、火藥手銃,就在麓川,與敵打壹場追擊戰。”
  徐輝祖看向沐晟,“西平侯,陛下有令,自本公至雲南之日起,便為我大明征討不臣之時,由本公為主,汝副之,協同雲貴川桂四省,早日平定麓川、安南,因此,今日這酒便不喝了,還是請西平侯介紹壹下此時麓川、安南的戰況把。”
  徐輝祖開口定了調子,便誰也不敢提出意見,沐晟壹拱手,領命介紹起來,“此刻,自麓川宣慰司陷後,孟定、永昌兩府也已經失守,去歲,末將於瀾滄江阻擊刀甘孟,斬首壹萬三千級,敵退,末將引軍回大理修整,此刻雲南尚有五萬余可戰之兵,皆留在大理、鶴慶兩地,與刀甘孟的十萬軍對峙。”
  張紞在壹旁補充,“其實孟定、永昌兩府失陷倒是無妨,此兩地並無我大明子民,且賊酋刀甘孟自去歲被滇國公大敗之後,早已嚇破了膽子,根本不敢與我軍正面交鋒,壹旦我大軍過江,叛軍就會壹路撤進麓川深處,甚至是撤進安南地界,當朝廷大軍退回他們又會卷土重來,因此真正難的,是如何剿滅刀甘孟的叛軍。”
  徐輝祖點點頭,“安南方面,胡季犁有多少軍?”
  沐晟思忖了壹下,“去歲那場偷襲,胡季犁帶了十萬人左右,安南國舉國之兵,大概是三十到四十萬左右。不過水分較大,多為老弱。”
  徐輝祖頓時皺起了眉頭,這麽算起來,刀甘孟加上安南的兵力,總和將近了五十萬,朱允炆就給了他兩萬人,這仗打的贏?
  雖說調動西南四省的衛所兵,大明方面也能拿出小二十萬,但仗不是簡單的算數,大明真要出二十萬人來打這場仗,那才是真正的有敗無勝。
  “戰事緊張,為人臣者要思為君解憂,所以今日不飲酒,明日壹早,西平侯與本公便拔營往大理前線。”
  徐輝祖看向張紞,“本公此前至四川、貴州調集軍糧,此二省官倉儲糧會自四月壹日起,陸續發來雲南,眼下距離四月壹日還有二十余天,這段時間便有勞張大人在為我軍籌措壹批軍糧輜重,另外,此後協調四省的工作,還望張大人多多費心。”
  張紞和沐晟兩人齊起身,“謹遵國公之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