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一袖乾坤

历史军事

大明永历十二年腊月十三日,滇都昆明。 三十五岁的天子朱由榔身着一身赭黄色十二团龙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0283章 大明的前进方向

南明第一狠人 by 一袖乾坤

2021-10-30 20:17

  拿下长沙后,朱由榔的心情总算可以轻松一些了。
  之前他总觉得有一颗巨石悬在头顶随时可能砸下。
  现在至少明军获得了急需要的空间和时间。
  在湖广范围内募兵势在必行。
  长沙之战明军虽然赢了但却是惨胜,损失极为惨重。
  若是没有医疗兵的加入,伤亡数字还会更高。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模式若没有新的兵员补充总会有一天崩溃。
  湖广人口很多,在合理的范围内抽丁并不会激起百姓的强烈反对。
  何况明军的待遇摆在那里,朱由榔估计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会争着抢着来应募。
  接下来朱由榔准备稍作休整,等到军队的装态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去攻打江西。
  之所以选择江西而不是两广、福建,是因为求稳。
  江西如今尚在清廷手中,而广东、福建被封给了尚可喜、耿继茂。
  这种情况下明军如果贸然进攻广东、福建很可能激起二人的强烈反抗。
  而如果明军进攻江西,二人很可能会袖手旁观。
  倒不是朱由榔怕尚可喜、耿继茂。
  而是当下明军不宜树敌太多。
  如果尚可喜、耿继茂能够保持中立,明军就有更多的机会收复失地。
  等到明军把江南大片土地收复,届时再南下对付尚可喜和耿继茂就会轻松很多。
  这一点朱由榔也派钦使前往南京告诉了张煌言和郑成功,命他们配合行事。
  总体来说现在的形势对明军来说还是不错的。
  相较于一年前现在的明军更为主动,进可攻退可守。
  长沙之战中明军歼灭了清军数万主力。
  虽然洪承畴率部逃走,但亦损失惨重。
  短时间内清军应该没有能力主动进攻。
  明军可以从容不迫的制定作战计划。
  在王贺年的建议下,朱由榔派了很多锦衣卫暗卫前往江西进行前期摸底与情报搜集。
  事实证明这个举动很有必要。
  正是王贺年的重要情报使得明军可以做到知己知彼,虽然有一个遇伏的小插曲但也调整了过来。
  若是不知道洪承畴已经到了长沙,那又是完全另一个局面了。
  除此之外朱由榔还决定从十三勋抽调一些将领来。
  这次战斗中李定国部损失最大,不少部将皆战死或者负伤。
  若要恢复元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仅仅靠虎贲军是不现实的。
  而夔东十三家的实力保存的相对完好,从中抽调中层将领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朱由榔不知道夔东诸勋对此会不会有什么情绪。
  毕竟这有点挖墙脚的嫌疑。
  朱由榔会在圣旨中说明这是借用,过段时间会把这些将领和军队还回去。
  这样他们应该会好接受一些。
  从四川出征以来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朱由榔确实有些思念成都了。
  不仅仅是思念皇后和太子,还有文安之等忠心耿耿的臣子。
  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等到南方稳定一些,朱由榔决定迁都南京。
  届时皇室和内阁肯定是要跟着迁过来的。
  比起武将,朱由榔届时急需要文安之这种大佬级别的文官。
  江南的人才比之蜀中还是要多很多的,届时开科取士招纳贤才进入朝廷,必须有一个大佬压阵。
  文安之是不二人选。
  培养官吏是需要时间的。
  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他们才能够达到一个相对游刃有余的状态。
  朱由榔一直认为天启朝、崇祯朝的朝局混乱和万历皇帝后期不作为不给子孙挑选贤能人才有很大关系。
  历朝历代皇帝都会给子孙留下一批可用之才,这样权力的交接才会顺利。
  譬如嘉靖给隆庆留下了高拱高新郑,隆庆给万历留下了张居正张江陵。
  但是万历给光宗、天启留下了什么?
  似乎并没有一个能够叫的出口的名字。
  以至于天启皇帝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该怎么干。
  最后还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培养了一个魏忠贤出来,替他挡枪挡箭背黑锅。
  可惜崇祯一上台就把魏忠贤咔嚓了。
  自断双臂,自戳双目这个本事朱由榔确实佩服。
  朱由榔自然不能重蹈覆辙。
  虽然他现在正值盛年还是要注重人才培养。
  从现在开始开科取士,也要至少十年时间这些人才能成长起来,二十年才能挑起重担。
  朱由榔要给儿子留下一些可堪大用的人才,不至于他百年之后大明又是一团乱局。
  大明的内阁体制决定了皇帝只要不是太昏庸,哪怕做甩手掌柜,国家也能够正常的运转。
  所以朱由榔要做的便是把这个生锈的体制缝缝补补,再培养一批人才把这个机器运转起来。
  至于太子的培养朱由榔是坚持亲力亲为的。
  有些皇帝忌惮儿子抢班夺权,故而三缄其口。
  但是朱由榔不会。
  一来他掌握着兵权,在将士们心中地位很高有着绝对的权威。
  二来太子年纪太小,即便有这个心思也没有这个胆子和能力。
  所以朱由榔可以放心大胆的向太子传授帝王心术,传授怎么驾驭群臣诸将。
  朱由榔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一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君王。
  一直被腐儒教授很可能教成这个样子。
  所以太子的教育问题朱由榔是要亲自过问的。
  朱由榔不知道收复失地,光复天下要多久的时间。
  也许五年,也许十年。
  即便光复天下,如此严重的创伤也是需要时间去抚平的。
  也许一代人就够了,也许需要两代人、三代人。
  封建王朝的问题就在于一代两代英明的君主之后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昏庸的君王。
  他们会把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把祖宗积攒下来的家底败个精光。
  然后出现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收拾烂摊子实现中兴。
  再之后又是一些昏庸的君王来败家。
  如此循环往复。
  朱由榔便是希望大明今后能够跳出这个模式。
  这就需要系统的培养皇储,尽量让其呈六边形发展,不要有短板。
  如此一来在优秀阁臣的辅佐下,不说开创什么盛世,至少能把大明国祚延续下去。
  ……
  ……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