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開局告訴李二我是穿越者

擺爛11

歷史軍事

大唐,貞觀元年。
東宮,麗正殿。
雖然已經登基成為陛下,然而,由於李淵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百零壹章 大化學家

初唐:開局告訴李二我是穿越者 by 擺爛11

2024-6-23 09:53

  人工降雨實驗的成功,無疑是讓大唐的貴族士子對自然界的形成,又有了壹定的了解。
  而這壹次,文章中也是把各種證據羅列很詳細,包括空氣的溫度、濕度等等。
  溫度,可以用溫度計來測量,其實以大唐現在的技術,要制作溫度計並不難,難的只是如何選取壹個恒定不變的溫度,然後以此為標準,把刻度給刻出來。
  至於濕度計,李重采取的幹濕球法,就是用兩個溫度計,其中壹個溫度計什麽都不做處理,另壹個溫度計,則是用紗布沾水包裹起來。
  具體的原理,也就不多說了。
  反正……
  科學院已經逐漸地可以對壹些東西,進行定量化的處理。
  而這壹次之所以認為人工降雨實驗是有可能成功的,便是因為他們在大量地進行測量之後,發現空氣濕度相對比以前,有了相對比較明顯的變化。
  也就是說,以前他們撒了鹽,並不會出現什麽明顯的變化。
  而這壹次,他們也撒了鹽,卻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那也就是說,他們撒鹽的這個舉動,壹定是對降雨產生了什麽影響。
  而文章在最後也是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不同現象的原因。
  大概是因為益州是南方,而此前,他們實驗的地點大多都選在了北方。
  其實坐過熱氣球的人就會知道,這南方的空氣,跟北方的空氣有著很大的不同。
  北方的空氣是相對來說比較地幹冷的,而南方則不同,壹般來說更偏向於濕暖。
  也就是說……
  在濕暖的環境下,鹽作為凝結核,更具優勢。
  看完了這文章,就連李重都不禁覺得,這他娘的,似乎很有道理。
  李重也發表了壹下自己的看法。
  南方降雨,確實,應該是靠凝結核,靠重力作用來決定的。
  而北方降雨,說不定是要先凝結冰晶,然後等冰晶從天上掉下來,半路再受暖融化成小水滴,這才是北方地區人工降雨的正確打開方式。
  也就是說……
  北方降雨,或許用的不是鹽,而且需要壹種能夠大量吸熱,使水汽能夠凝結成大顆冰晶的物質。
  這下所有人終於都知道,為何之前的降雨都失敗了。
  說白了,方向本來就錯了。
  至於妳要說,什麽東西能讓四周快速地降溫。
  那李重也只能說,他也不知道。
  答案,說不定可以從這裏面去尋找。
  現在,大唐的科技發展基本上已經發展到壹個瓶頸了,這化學要是得不到更好的突破,他們便很難有什麽更大的收獲。
  為此……
  李重也是把那些擅長煉丹的,都找來,別聽他們忽悠,胡說八道,說什麽能夠煉制長生不老藥。
  李重的重點是擺放在,他們在自然界所能提煉出來或者是挖出來的,那些很純很純的物質。
  比如說……
  那些花花綠綠的礦石。
  “駙馬也要當道士?學人家煉丹嗎?”
  新城被李重給抱著,她對這個,自然是談不上有多大的興趣。
  李重便道:“煉丹、追求長生不老只是對外那麽說,我這其實是在研究化學。”
  “什麽是化學?”
  李重:“說了妳也不懂,不過簡單地來說,就是從壹樣東西,變成另外壹樣東西,這就是化學。”
  新城只覺高深莫測,“那妳能煉出讓人長生不老的丹藥?”
  李重:“這個世上,就沒有那種藥。不過這煉出金,煉出銀來倒是可以。喏,妳看,這裏都寫著要怎麽煉金跟煉銀呢。”
  要不是李重壹直在逗著她,她才不跟李重這麽無聊地看這種完全看不懂的書。
  沒過幾天。
  李重很快便從壹種綠色的晶體當中,提煉出了壹種酸。
  大唐的道士、煉丹家都把這種叫做綠礬,通過對綠礬進行蒸餾,最後,得到的溶液,他們稱之為‘綠礬油’。
  而李重卻知道,這玩意應該就是壹種酸!
  因為這東西,真的好像對金屬有著很強的腐蝕性。
  另外……
  當把它煮沸,把裏面的水都蒸幹了以後,這玩意真的很像他曾經學過的濃硫酸。
  在某些性質上。
  當然!
  實話實說,李重也不太敢確定。
  直到把各種各樣的實驗都做完,種種證據都指向了,這玩意就是濃硫酸,然而,李重也最多只有三成的把握而已。
  畢竟……
  他其實是壹個很保守穩健的人。
  不過不管這東西到底是不是濃硫酸吧,有壹點卻是可以肯定,他說不定可以用這個東西來做蓄電池。
  先把它默認成硫酸鐵溶液吧。
  而且鬼還記得硫酸鐵溶液到底是什麽顏色的。
  李重打算完全摒棄古人對這些東西的描述,然後自己編壹套描述的方法。
  主要是從實事求是的態度出發,是怎樣就怎樣,比如說從顏色,吸水性,液體的濃稠度、氣味,腐蝕性、揮發性等等出發,客觀地描述壹樣東西,而不是像古人那樣,搞得神經兮兮。
  另外……
  就是要跟自己已知的東西結合起來,比如說,拿這疑似濃硫酸的東西,去跟其他自己已經已知的溶液什麽的,卻反應。
  看看能不能生成沈澱。
  實話實說,這硫酸根跟什麽東西會發生反應產生沈澱,這個李重還真的壹下子有點想不起來。
  不過……
  他依稀記得以前做實驗題的時候,好像應該是有做過的。
  最後……
  只能是把元素周期表的前二十個背了出來,然後發現好像都不太像。
  在古代搞化學,其實難就難在,這古籍跟後世的課本相差得實在是太多了。
  捷徑肯定是走不了。
  那怎麽辦?
  只能是壹步步腳踏實地,走前人曾走過的路。
  其實李重這都已經算是好的了。
  起碼!
  他還有壹點底子在不是,就好像是做那些化學填空題,雖說不知道具體的化學反應式,但是,卻可以通過壹點提示,知道其中壹半,從而去推出新產生的物質到底是什麽。
  最後經過李重的壹番研究。
  他貌似又做出了另外壹種酸。
  而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這想必應該就是稀鹽酸了。
  因為這味道真的很刺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