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皇帝

雨天下雨

歷史軍事

明正德四十年夏。 正泰縣城東的某個不知名破廟內,壹個穿著破爛道袍,滿臉胡渣子的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37章 李逵對李鬼:督標突擊營

山溝皇帝 by 雨天下雨

2019-5-16 20:27

  大唐騎兵們因為早期被火繩槍給坑慘了,尤其是早期的火繩手槍,使用的便捷性對於騎兵而言簡直是慘不忍睹。
  而且大唐騎兵最擅長的乃是騎墻式密集沖鋒,這種戰術本來就是專門為了冷兵器所設計的。
  可以用騎刀,可以用騎槍,但是用火槍?那樣太扯淡了!
  騎兵們對沖的時候,時間是非常短暫,哪怕是手槍,頂多也就是前面的壹排騎兵有機會射擊,後面的騎兵其實根本沒有機會開槍射擊,等到真正沖上去,能夠和敵人面對面的時候,其實根本就不會給騎兵們太多的瞄準射擊的時間。
  這種時候,騎兵們甚至連揮砍的時間都不多,他們更多的只是保持陣型和身體的穩定,然後把騎刀朝著前方斜方,遇上敵人了就輕輕的帶過,主要是利用戰馬奔跑的速度帶動騎刀殺傷敵軍。
  如果敵人是騎兵的話,就連敵人自己的速度都會成為進攻的助攻器。
  騎兵對沖作戰的時間是如此的短暫,誰給妳瞄準的時間啊,而且在高速奔跑上的馬背想要瞄準射擊,難度也不是壹般的大。
  如果大唐的騎兵能夠在高速飛馳的馬背上準確射擊,大唐騎兵還玩什麽手槍了,他們直接玩騎弓不更好。
  至於說玩對射,這年頭的火槍是玩不過弓箭的,哪怕是大唐的線列步兵們,也是無法和明軍的步弓手進行對射!
  這是沒辦法的事,人家弓箭的射速就是這麽的快,幾分鐘嘩啦啦的可以射出十幾支箭,妳火槍手在這個時間能夠打出去兩三發子彈就算是精銳了。
  大唐王師早期對抗明軍的弓箭手,那是利用厚甲作為防護,快速突進後進行三十米內的火槍齊射,投擲手榴彈,然後直接配合重甲長矛兵發起刺刀沖鋒,玩的是壹波流,就沒跟明軍的弓箭手玩過對射!
  在這個時代,弓箭和火槍的強弱之分,並沒有明確的定論,但是有幾點是可以肯定的,弓箭短時間的爆發射速遠超火槍,火槍的持續射擊能力完爆弓箭。
  不管是裝備成本還是訓練成本,乃至平日裏的維持成本,火槍都完勝弓箭,這也是火槍最大的兩個優點之壹:便宜!
  另外壹個優點就是威力大!
  弓箭和火槍的有效射程其實差距不大,火槍基本可以在壹百米的距離上有效作戰,而弓箭也可以用拋射的方式達到這種有效射程。
  但是兩者的威力差距太大,導致了同樣在壹百米的有效射程內,火槍可以輕易殺傷輕甲單位,而弓箭的話,壹百米基本就失去了絕大部分的殺傷力,對方哪怕是衣服稍微厚壹點,都無法穿透。
  而在五十米這個距離上,火槍可以擊穿絕大部分普通厚度的盔甲,包括大唐陸軍自身裝備的大量普通型號的板甲,弓箭那只能是給鐵甲留下壹絲痕跡了。
  換句話說,弓箭在對付重甲單位,那是絕對比不過火槍的!
  而很不巧,大唐陸軍特別喜歡裝備盔甲,早期的時候大規模裝備棉鐵甲、鐵甲、而到了後來,更是清壹色的板甲。
  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唐陸軍的重甲化,直接把明軍的弓箭手逼近了絕路,迫使明軍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都得裝備大量的槍炮,要不然的話,他們很難對裝備了大量盔甲的大唐陸軍造成有效的殺傷。
  到了騎弓和騎槍上,這種對比也是同樣存在,但是大唐騎兵就是不使用騎槍,更別說手槍了!
  因為要用直接從步兵火槍改過來的騎槍,那麽就應當使用龍騎兵戰術,換句話說,直接把騎兵當步兵使用,騎馬只是為了快速機動而已,大唐騎兵壹共就這麽壹點?把騎兵當快速機動的步兵使用?騎兵將領們舍得,李軒都不舍得。
  如果是使用手槍的話,那麽使用的戰術其實和古代騎射騎兵差不多,大體方式就是沖上去到距離敵人幾十米乃至更進的距離開槍,然後轉向脫離,到後方裝填後,再反復沖擊!
  而這種戰術有很多的局限性,對付明軍或者韃靼的騎射騎兵,人家看到妳這麽玩會笑死,然後拿出弓箭射出壹波又壹波密集的箭雨,想要活著回去重新裝填再沖擊,扯淡呢!
  用個破手槍和人家騎射騎兵玩對射,基本上就和火槍手和弓箭手玩對射差不多,人家用弓箭玩死妳!
  諸多原因就是導致了,大唐騎兵並不願意使用火槍甭管是長身管的遂發騎槍,還是說遂發手槍,都不愛用。
  甚至連長矛、盔甲都不愛用!
  妳沒好戰馬還玩重甲長矛騎兵,速度根本上不去,人家根本不和妳玩對沖,遠遠吊著妳彎弓射箭就行了。
  大唐騎兵自身的限制以及他們所面對的敵人,都決定了,使用騎刀玩騎墻沖鋒才是唯壹的出路,頂多頂多,再裝備壹件胸甲以及頭盔,不能再多了,再多了戰馬帶不動。
  大唐騎兵對火槍排斥,現在都還沒有大規模的裝備遂發手槍,但是大唐陸軍的突擊營部隊,對最近才冒出來的遂發手槍卻是情有獨鐘!
  他們本來就是近身作戰的兵種,而且穿戴壹身盔甲,使用步槍也不方便,但是如果帶上這麽壹支短小的遂發手槍,沖上去後肉搏之前開壹槍,先幹翻壹個敵人再說,然後他們會直接扔掉遂發手槍,直接使用腰刀肉搏。
  這樣壹來,他們突擊的時候就輕松多了!
  第二軍因為臨近江南,也是最先接觸到遂發手槍的部隊,並且也是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展開了相關的戰術研究以及訓練。
  這壹次,他們是準備實戰使用了,只有效果如何,那自然是只能看後續的戰果了。
  壹件武器好不好用,效果好不好,再也沒有什麽比實際戰鬥更能檢驗了。
  大唐騎兵排斥火槍,哪怕是如今大唐王朝的火槍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最頂尖的水平,陸軍、海軍對這種五年式燧發槍評價甚高,但是依舊無法讓大唐騎兵喜歡上燧發槍,原因很簡單,這玩意不適合他們使用,實際戰鬥的時候對他們沒鳥用。
  但是突擊營卻是不壹樣!
  只見他們沖鋒的時候,很多突擊營的將士們手裏頭除了拿著盾牌外,還拿著壹桿遂發手槍,而腰刀則是斜插在腰間。
  當然了,並不是每壹個人都拿上遂發手槍,有些人沒有拿,直接手提著腰刀就往上沖了!
  當突擊營的將士們從壕溝壹躍而出,朝著三十多米外的城墻廢墟沖上去的時候,城墻內側的明軍數百名充當戰略預備隊的陷陣營士兵,也是快速奔跑著朝著城墻廢墟趕去。
  如果此時從天空俯視的話,那麽就會發現,唐軍的突擊營、明軍的陷陣營都是朝著同壹段城墻廢墟沖去!
  他們之中最前頭的士兵很快就是抵達了城墻廢墟下方,然後開始手腳並用攀爬,試圖以最快的速度爬上頂端,然後占領廢墟頂部,獲得居高臨下的戰術優勢。
  而有意思的是,這兩邊的人馬雖然都只有幾百人,但是基本都是重甲單位,而且都是混搭!
  明軍那邊的五六百人裏頭,至少有壹百多人身披重甲,最近幾年明軍裏的重甲部隊,基本上都是雙甲!
  就是裏面壹件棉鐵甲,外面再套壹件鎖子甲之類的鐵甲,要不然的話防護力太差,大唐陸軍的槍炮太犀利,這防彈能力不錯的棉鐵甲是絕對不能少的,但是這些重甲部隊通常又需要和大唐陸軍的重甲步兵,比如突擊營作戰,單靠棉鐵甲可擋不住人家的精鋼腰刀,所以鎖子甲之類的鐵甲也得穿上。
  但是這種身披雙甲的重甲部隊,哪怕是在督標裏也是不多,原因無他,壹個字:貴!
  宿松城裏的身披雙甲的重甲步兵,壹共也就那麽幾百個而已,基本都是用來充當戰略預備隊的戰略核心,用來抵抗大唐陸軍突擊營的。
  除了這壹百多的重甲步兵外,其他的基本上也是壹身棉鐵甲,自從大唐陸軍開始在棉甲裏添加鐵片,用以增加防護能力後,人家明軍轉眼就是學了過去。
  板甲這東西他們學不來,但是棉鐵甲還是可以的,其他地方的明軍不好說,但是張嶽的督標這裏,棉鐵甲還是裝備的比較多的。
  督標的披甲率大概能夠維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也就是壹百個士兵裏,有三十個披甲的。
  而這三十個披甲的人裏頭,包括了穿皮甲、各類型的鐵甲、棉甲、棉鐵甲等等。
  最多的就是棉鐵甲了,整體比例能夠占到督標所有盔甲的半數以上,為啥多,因為人家明軍也不傻,他們會把原來的棉甲進行改裝,往裏面填充幾塊鐵片,簡單改裝壹番,那麽壹件棉甲基本上就可以稱之為棉鐵甲了。
  督標的這五百多人,清壹色披甲,而除了盔甲外,其他方面的武器和大唐陸軍是出奇的壹致!
  重甲步兵們,拿著精鋼腰刀!
  輕甲步兵們,有的拿著長矛,有的拿著腰刀,有的拿著火槍,少數明軍的腰間,還可以看見幾個手榴彈,如果是不熟悉的人,咋看上去,還以為是大唐陸軍的突擊營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