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千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團結起來共渡難關
山溝皇帝 by 雨天下雨
2019-5-16 20:28
正所謂南船北馬,相對於北方城市而言,南方的城市交通因為不怎麽使用馬匹,部分江南水鄉的城市更多的是使用船只。
所以其衛生狀況要相對好壹點,因為他們的城市交通主要依靠船只,而不是車馬,不會有大量的牲口糞便,此外汙物會順著溝渠派出去。
在大唐整頓全國城市市容市貌之前,整體上來說,江南的城市衛生最好,北方城市的衛生差壹些嗎,有人比較過各地城市的衛生狀況,總體而言是,金陵最佳,幽州次之,開封最差。
不過即便是比較好的江南水鄉城市,如果用後世的眼光來看也好不到那裏去。
而有著現代人靈魂的聖天子李軒,對城市的臟亂差素來無法忍受,從興泉府時期就是特別重視衛生問題,而後統壹全國了,全國範圍內的所有城市,都是把市容市貌問題當做重要問題來抓的。
地方官員們,尤其是主管城市市容市貌工作的各城市管理處,也都是特別的喜歡這壹項工作,而且地方財政越差的越喜歡。
為啥,有罰款……窮地方,地方財政本來就差得很,有時候甚至連官員們的工資都是發不出來,所以他們也就更加註重創收。
所以會出現壹種很有意思的狀況,壹些偏僻地區的縣城,建築都破爛無比,但是街道卻是整潔的很,人們出行都是規規矩矩的。
原因無他,被罰怕了!
如果是長期在城市裏生活的民眾,那麽他們就會知道,大唐帝國對市容市貌以及衛生是非常重視,甚至是重視到苛刻的地步的,別說隨地大小便了,就算是隨地吐痰,都會被街頭巡邏的巡警逮著罰款。
所以,不管是素質高低,但是在城市生活久的人,都基本具備了必要的衛生素質。
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哪怕是帝國讓地方官員們壹直都是在努力提高衛生條件,但是依舊是非常差的,這倒不是說他們和歐洲人,印度人喜歡隨便大小便什麽的,實際上在如今的農村地區,農家肥乃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農民們才不舍得隨便大小便浪費農家肥呢。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他們的衛生素質高!
他們會在廁所如廁,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如廁後會洗手……此外壹些衛生常識也是不知道的,乃至普遍存在著人畜混居的情況。
平日裏,農村地區的人口密度非常低,倒也不會說出現什麽問題,但是現在安置營地裏小小的地方擁擠著幾千人口呢。
哪怕是營地裏安排了大量的士兵進行巡邏,也是讓帶領這些村名的各鎮官員以及各村的官員嚴厲掌管衛生問題,並且已經提前準備了大量的公共廁所,但是衛生狀況依舊是相當的不樂觀。
為了控制衛生問題,避免疾病的大範圍傳播,所以當地的官員們就是采取了非常嚴格的管理措施。
營地內,部署了壹隊約百人的預備師部隊,此外也是抽調了大約百名巡警,另外加上數十名官員,管理著這座安置營地。
等安置來的民眾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住進了各帳篷後,原先各鎮各村的官員們就是開始挨家挨戶的上門,告知他們的壹些註意事項,尤其是衛生問題更是要註意。
同時也是讓各家各戶及時去登記,免的錯過了發放土地以及工作。
第二天開始,為了避免移民們閑著鬧事,官員們就是開始組織移民進行基建工程了,雖然說天氣陰沈沈的,時不時還下個小雨什麽的,並不適合進行大規模的基建。
不過情況緊急,也是顧不上許多了。
進行的基建,自然就是修築新的城市!
不過這修築新的城市並不是傳統的城市,有個圍墻啊什麽的,而是典型的居住區和工業區,居住區自然就是這些民眾們自己住的房子,畢竟不能壹直住在帳篷裏。
而工業區,則是以後他們工作的地方!
不僅僅是男性勞動力上陣,就連普通的健婦乃至老人,都是壹起上了。
雖然都說什麽男主外女主內,男的工作養家,女的相夫教子,但實際上這種事壹般只存在於地主士紳家庭。
普通農民家庭是玩不起這樣的模式的!
不僅僅男人要下田地,女的也要。
不僅僅壯勞力要,而且老人和孩子同樣需要!
全家上陣種田,這才是農村社會的正常現象。
即便是在城市裏,普通女性大多也是要工作的,以幫補家用,能夠待在家裏相夫教子的,那都是體面人家裏的女性。
所以,大唐王朝在李軒的領導下,壹直都是沒有喊什麽解放婦女,讓女性工作的口號之類的,因為本來就已經是這樣了!
還解放個毛!
再解放,難道還想要達官貴人,體面士紳家裏的女眷出來拋頭露面不成?
雖然說建設新家園很辛苦,不過對於桃源縣的這個安置點的四五千百姓來說,他們的災難已經過去了,洪水什麽的和他們已經是沒有關系了。
但是在洪澤湖大堤以及淮河下遊及中上遊的各支遊兩岸,卻是依舊有著眾多人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奮戰在大堤上。
幾乎所有受災地區的青壯力,都是被當地的官府給組織起來,修築河堤,抵禦洪水。
哪怕是這種征召官府只管飯,甚至有些地方因為物資不足,連飯都需要村民們自帶,但是絕大部分百姓還是心甘情願的進行抗洪。
因為他們都知道,他們不是為了保衛官老爺而上的堤壩,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上的堤壩。
當然了,不管什麽時候,什麽地方,都會有壹些刺頭,他們不願意接受征召而躲避,哪怕是被征召了去也是偷奸耍滑。
對此,官方也是不會有絲毫的手軟!
躲避征召的青壯力壹被抓到,那下場可不怎麽好,直接殺了或者判罪倒不至於,但肯定是會送到最危險,最辛苦的地方勞作,能活下來算妳命大。
面對滔天洪水,大唐帝國的官方可不會有太多的顧忌!
萬壹心存婦人之仁,到時候毀掉的將會是大半個江北道以及大半個鳳陽府。
上到官員,下到民眾,都是為了這場洪水而奮戰著。
身在金陵城的聖天子李軒,也是非常關註黃河-淮河洪災的情況!
如今幾乎每壹天,他都能夠接到來自河南、皖北、江北、山東等地區的災情報告,有些是成功抵禦洪水的捷報,而有壹些則是沒能抵抗住洪水,導致發生洪澇的報告。
雖然說,整體上並沒有發生黃河大範圍決口的情況,但是小決堤,沿岸被洪水淹沒的情況卻是非常的多。
河南那邊報告說,目前幾乎整個黃河沿岸的州府都已經受災,部分黃河支流沿途的州府也是受災,其中光光是開封府就發生過兩次黃河決堤,雖然成功封堵,但是依舊淹沒了大片地區。
再加上地區的,光光是河南壹地,目前就有大片地區受災,初步統計最少也是死傷近千人,而受災地區的百姓數量多達三十余萬。
山東那邊的情況好壹些,受災地區的民眾有數萬人,統計的死傷也有數十人了。
而江北道和皖北道,情況最為嚴重,皖北道乃是淮河中上遊流域,當淮河下遊無法及時排水的時候,大量的雨水就會形成內澇,倒是淮河中上遊流域都是普遍受災。
而江北道更不用說了,這壹場洪災的絕大部分降雨,最後都會通過淮河下遊、運河,給沿途兩岸的堤壩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為了避免堤壩承受巨大的壓力導致大範圍決堤,江北道甚至都是采取了對洪澤湖進行擴容,主動放棄了大片地區用來容納洪水。
哪怕是如今還沒有造成大範圍的決堤情況,但是皖北道和江北道加在壹起,受災的民眾至少也有上百萬了,光光是緊急轉移的民眾就有三十多萬,其中至少有十萬民眾是屬於永久性轉移。
李軒看著這壹份份的報告,露出了無奈的神情!
即便是自己提前準備,也是動員了幾乎大半個帝國的力量,連軍隊都是先後動員了二十多萬參與抗洪,但是奈何老天爺實在太狠。
壹點面子都不給,其洪水的威力,已經是超過了人力所能抵抗的!
李軒估計著,哪怕是這壹次沒有形成大範圍的洪澇,但是受災的民眾恐怕也得達到兩百萬以上,至於因為洪水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那更是無法估量。
抗洪救災的費用,恐怕之前準備的五百萬兩銀子都不夠了,怕是要千萬兩起步!
李軒想到這,就是把朝報司的人給叫了過來,然後給他們下達了壹個指示,讓他們重點報道這壹次的抗洪救災!
當然了,報道需要有側重點!
側重帝國官方的高效組織,抗洪軍民的犧牲精神。
搞幾個突出的官員,軍人,百姓的形象,重點描述他們為朝廷,為百姓奉獻犧牲的精神,從而號召全國百姓團結起來,壹起共渡難關。
總之,要把輿論引導好,別搞得那些傳統封建王朝壹樣,壹來個天災,就說什麽天子失德啪啦啪啦的,野心家就冒出來試圖造反了第壹千二百六十六章 什麽都可以投機,唯獨糧食不行面對災難,輿論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華夏還有著把各種災難都說成是天子失德的傳統,遇上點什麽事,就認為是天子不行,得罪了老天爺,然後天子就要下罪己詔什麽的了。
而李軒顯然是沒有這麽大方,老天爺的錯,怎麽能怪到自己頭上呢?
所以,從壹開始他就要朝報司那邊做好輿論引導,別被人帶動節奏。
把各種埋怨引向於對英雄人物的歌頌上來!
所以,朝報司這邊就是開始準備關於這壹場洪水的專題報道了!
報道的核心是什麽?
首先是要報道聖天子對此事的重視以及英明,提前做出了準備,最大程度上減輕了損失。
其次是報道官方對此事的重視以及努力,尤其是要重點描述軍方參與抗洪的事跡,而且要重點描述,因為官府的高效組織以及軍方的犧牲,大幅度的減輕了損失,拯救了數以百萬乃至千萬百姓的。
上面這兩點,其實就是突出聖天子和官方的作用,讓人們知道,在災難來臨的時候,聖天子和官府始終站在百姓的這壹邊,為抗洪救災做出了巨大的奉獻和犧牲。
其次,則是報道壹些傑出的正面例子,選擇或者幹脆虛構若幹個英雄人物,重點報道他們響應聖天子的號召,官府的組織,以忠君愛民的精神參與這壹次的抗洪救災當中來。
通過樹立若幹個正面英雄印象,從而側面印證聖天子的光明偉大,官府的高效組織工作。
雖然,還要在報道中,重點報道壹些普通的民眾面臨災害時的正面反應,比如說河南那邊的士紳大戶以及各企業,踴躍捐款捐錢的事跡,比如說普通災民面對洪水時,響應官府號召,轉移到安置點,如今不僅僅不用擔驚受怕,而且在新家園裏生活的非常好,比以前更好。
總之,這壹系列的報道,其核心就是要引導輿論,宣揚聖天子的光明偉大,以及在聖天子的帶領下,官府的高效組織工作。
輿論引導工作有朝報司負責,李軒是很放心的,這些年來,朝報司通過大唐朝報進行輿論引導工作,還是相當成功的,民間對李軒的印象非常好,普遍認為李軒是壹個聖明天子,國朝的各級衙門,雖然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總體而言也是好的,是為民眾辦實事的。
當然了,民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他們也是知道肯定有貪官什麽的,而這個時候,朝報司就需要作出正確引導,讓人們認為,這些腐敗分子,只是官員群體裏的少數人,而官府對這些人也是嚴格打擊。
讓朝報司的人開始輿論引導工作後,李軒也是沒有閑著,隨後他又是把禦書房裏的值班大臣給叫了進來,並吩咐他們做好安排,準備從準備從各地方財政抽調資金,共渡難關。
以帝國目前的中央財政能力而言,已經是很難獨自支撐這麽大範圍的抗洪救災費用了,如今需要全國壹起出力。
各地方都是有著自身的地方財政的,這個地方擠壹點,那個地方擠壹點,這匯總起來就是壹個巨大的數字,足以減輕中央財政的壓力。
嗯,值得註意的是,這並不是中央向各地方衙門請求財政協助,也不是命令,而是通知!
因為這個操作過程並不需要各地方衙門的同意!
中央缺錢缺兵了,還得向各地方督撫請求支援?
扯淡!
直接拿走就是了!
稅部那邊直接調整本年度的國稅和地稅的比例就可以了,降低地稅的比例後,這多出來的稅款直接由稅部上繳中央財政。
這個過程裏,地方衙門是沒有任何插手乃至插話的機會的!
敢插手?想造反呢妳!
財政和軍權,這壹直都是李軒抓的最緊的兩項權力!
因為只有抓住了這兩項,那麽才談得上中央集權,有錢有軍隊,誰想要挑戰李軒的皇權,那麽李軒就敢直接揮起大刀壹刀砍下去。
這種大背景下,大唐帝國中央壹向來都是牢牢把控著稅收權力,稅部乃是全國範圍內,唯壹壹家能夠收稅的機構,而各地方的稅務局,也都是屬於稅部的直屬機構,並不歸屬各地方衙門管理。
稅部乃是眾多機構裏,獨立性最強的壹個機構,比巡警、督查、法院這三個機構都要更加獨立,因為這三個機構多多少少還會受到地方的影響,因為這三個機構,基本是屬於地方和中央雙重管理,名義上是單獨自稱體系,不過地方的壹把手對這三個機構還是有著強大的影響力的。
但是稅部下屬的各地稅務局卻是不同!
各地方官員是沒有絲毫插手的權力,甚至各地的稅務局,基本都不和當地衙門打交道,他們只收稅,遇上麻煩了,乃至武裝抗稅這種事,都不用請求巡警或者駐軍幫忙,他們自己有稅務稽查隊。
普通的稅務案件調查乃至抓人,他們有自身的調查機構,和巡警沒關系。
大的武裝抗稅,他們有著武裝行動部隊,尋常武裝抗稅,直接槍炮齊發就完事了。
這種大環境下,如果說中央要調整國稅和地稅,那就是壹句話的事!
因為這種大環境制度裏,其實理論上來說,中央是掌控了所有的稅收的,地稅只是中央留給地方的壹部分稅收而已,但是留多留少,那純粹是看中央的決策,地方是沒有任何反抗的余地的。
如今中央財政緊張,李軒自然是想要填補這個虧空!
不過就算是不要抽調地方財政填補中央財政,也不能搞壹刀切,因為有些地方其地方財政本來就非常的困難,這每年都不夠給公務人員發工資的,都還要上級財政的補貼,如果壹刀切了,他們的日子就更沒法過了。
而有些地方的地方財政要寬松壹些,所以也能夠適當的多拿壹些。
不過為了避免各地方衙門的擔心,李軒也是吩咐了下去,今年的地稅調整,乃是特事特辦,不為常例。
這倒是事實,本來中央財政是比較寬松的,只是今年遇上了大洪水,壹時半會的周轉不過來才會調整地稅比例,不可能每年都這麽搞的,真要每年都這麽搞,那些地方官員們也不會有什麽意見,反正地方財政的錢也不是他們自己私人的,該當官的還是當官。
但是卻是會影響到地方經濟的發展,這反過來,又會阻礙到全國的經濟,經濟都不好了,自然也就別指望能夠收多少稅了。
所以,這裏頭有著壹個非常重要的平衡問題,是不可能亂來的。
處理完輿論以及稅務問題,李軒又是把軍方的人給叫了過來,吩咐下去讓他們重點註意受災區域的治安問題!
雖然說這壹場洪災裏,官方的處理相當高效,暫時來說也沒有造成什麽大範圍的人員損失,但是畢竟有著上百萬人的災民,這些災民如果不能安置妥當的話,就會變成流民。
哪怕是安置妥當了,但是如果有什麽野心家跳出來,也是很容易造成大範圍的動亂。
這種關鍵時刻裏,李軒自然是不會放松,進行輿論引導的同時,也需要保持高壓的軍事威懾。
讓那些心懷不軌的人知道,哪怕是亂了,但是大唐王朝的強悍軍事力量,依舊不是他們所能夠的對抗的。
實際上不用李軒特地去吩咐,軍方的人也是時刻註意著地方上的情況!
軍方在受災地區的總動員,除了動員軍人參與抗洪救災外,實際上相當多壹部分的部隊都是提高了警戒,預防任何不測。
尤其是各大災民安置點,幾乎清壹色的都有部隊駐紮!
這些駐軍的作用既是為了保護他們,維護治安,同樣也是為了就地鎮壓可能出現的動亂。
畢竟,這上百萬的災民,就是動員的最大源頭,無論如何也是需要時刻監控並防備著的。
因為江北、皖北、河南等地的兵力不足,軍方甚至已經是開始從江南、皖南以及湖廣、江西、山西等周邊省份抽調部分部隊進入受災地區。
如果真出現什麽動亂了,將會第壹時間鎮壓,把叛亂的消滅在剛開始的階段。
這壹場洪水,給大唐帝國帶來的沖擊是相當大的,甚至影響比數萬韃靼鐵騎殺出長城還要大的多!
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經濟影響了,這說的可不是什麽工商業經濟,而是農業經濟!
大範圍的洪水,勢必會讓受災地區減產,糧食產量不足,那可是會餓死人的。
如今帝國官方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湊集糧食,然後用於災後救災所用,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出現大規模的餓死人的場景。
要不然的話,整個帝國上下苦苦追求的宣平盛世,就是壹句笑話!
都大規模餓死人了,妳還說盛世?
扯淡呢!
也好在大唐帝國早些年就搞出來了大唐糧食總公司,並在各省道建立了糧食公司,大唐糧食總公司,依靠著龐大的財力,官田出產的官糧,征收的稅糧,成為了大唐帝國裏最為龐大的糧商,以儲備糧食,平衡糧價。
其各地的糧食倉庫裏,常年都儲備著大量的糧食!
依靠著龐大的糧食儲備,不僅僅可以用來救災,而且也是能夠維護糧價穩定。
至少大唐帝國的最近十年來,糧價壹直都是維持著壹個正常水準,任何敢於低買高賣,玩糧食投機的糧商,基本都是同壹個下場,先是被大唐糧食總公司通過收購或者投放糧食,搞得破產,然後就會被抓住各種罪名,然後被送進監獄,嚴重者甚至抄家滅族。
在大唐帝國,什麽都可以投機,唯獨糧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