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歷史軍事

“崇禎元年夏,畿輔旱,赤地千裏。”——《明史·五行誌》。
……
這年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46章 【想讀古文也找不到】

by 王梓鈞

2023-3-19 19:05

  在石塘鎮逗留兩日,路過縣城略作停留,隔天便可看到童試放榜。
  拖這好幾天,並非馮知縣閱卷太慢,而是應考的學童太多。考棚實在坐不下,縣試前後考了兩批,每壹批的出題都不相同。
  在冊人口不足兩萬的鉛山縣,這次參加縣試的學童就有四千多。
  是不是感覺很詭異?
  史學界有兩種說法:壹種認為,明代黃冊只統計成年男丁;壹種認為,明代黃冊只統計成年男女。
  不論哪種,都不統計小孩,就算落戶了也不計數。
  但還是不對勁啊,學童和在冊人口的比例依舊對不上。
  呵呵。
  官府在冊人口,是給中央朝廷看的,有可能上百年沒變動了,鉛山縣這邊甚至壹直下降。
  只因人口增加,賦稅總額也得增加。壹來知縣不容易征夠賦稅,二來知縣能截留的就要變少,地方官腦子進水了才會變動黃冊。
  實際征稅的時候,又是另壹套系統。
  以前靠糧長,現在靠裏長。根本不需要戶口冊子,鄉裏鄉親的,誰還不認識誰啊,沒有大族庇護就得交稅。
  “讓開,讓開!”
  費如鶴年齡雖幼,卻也算身體強壯,壹路把其他看榜學童推開。
  他走到榜下仰望——
  第壹名,費如玉。
  第二名,胡宗儒。
  第三名,費楷。
  第四名:費瀚。
  壹直看,壹直讀,他自己赫然取中了。
  第壹百壹十七名:徐穎。
  第三百九十八名:費如鶴。
  鉛山縣的鄉試榜單,壹共錄取了400個學童,大概是參考人數的十分之壹!
  壹般情況下,縣試只錄取幾十個,但那僅適用於正常州縣。
  北方最高紀錄是河南汝陽,壹次縣試8000多人參加,錄取800名左右。
  南方最高紀錄是江西臨川,壹次縣試10000多人參加,錄取了1000多人。
  參加縣試的學童水份很大,許多都是來體驗氣氛的。
  也沒有啥定額,通常十取其壹,人太多就讓知府頭疼去吧。
  “爹,我過了,我過了!”費如鶴欣喜若狂。
  費映環面無表情:“過了便過了,不用去參加府試,妳怕連府試題目都看不懂。”
  費如鶴依舊保持幻想:“萬壹運氣好,知府老爺還是給過了呢。”
  費映環臉色非常好不看,咬牙切齒道:“知府可沒知縣好說話,妳爹也跟知府沒啥交情可言!”
  費如鶴立即閉嘴。
  趙瀚問道:“公子,那我也不用去府試?”
  “可去,可不去。”費映環讓趙瀚自己決定。
  府試錄取了便是童生,人數依舊沒有定額,通常二取其壹。但如果考生人數太多,也可能三取其壹、四取其壹、五取其壹。
  江西的地獄難度,首先便體現在府試,已經通過縣試的孩童,至少要被刷下去四分之三。
  而其他省份的州縣,府試錄取率約為二分之壹。
  “那我還是不去吧。”趙瀚笑道。
  就算通過府試又如何?
  道試那壹關還得瘋狂刷人,江西秀才不是那麽好考的!從縣試、府試,再到道試,三道關卡加起來,秀才錄取率可能不足1%。
  錄取榜單旁邊,貼著幾篇範文,趙瀚的文章赫然便在其中。
  壹個十七八歲的學童,搖頭晃腦,連聲贊嘆:“匹夫而為百世師,壹言而為天下法,真乃奇文也!不知費瀚是哪位神童?”
  “費瀚是哪個?”
  “費瀚是我費氏哪宗的?定要結交壹番。”
  “肯定是我陳江費氏!”
  “胡說,定是我石塘費氏!”
  “……”
  趙瀚連忙開溜,悄咪咪的擠出人群。
  這看榜的無數人之中,竟然沒人發現他的文章是抄的。
  費映環回到含珠書院,立即跑去藏書樓找文章。
  趙瀚寫了壹百多篇文章的標題,秦漢古文也寫進去了,大概是《古文觀止》裏的壹半。
  ……
  藏書樓內。
  費映環看著古文目錄,問道:“這篇《與韓荊州書》的作者是誰?”
  “李白。”趙瀚立即回答。
  再回答不出來,費映環就要打人了。
  之前有好幾篇古文,趙瀚只記得文章標題,卻連誰是寫的都忘了,這讓費映環如何去尋找?
  壹聽是李白寫的,費映環非常高興,因為藏書樓裏有《李太白文集》。
  “這邊!”費映環招呼校工。
  兩個雜役擡著木梯過來,費映環親自爬上去,取出《李太白文集》快速翻閱。
  古代文集也有目錄,費映環很快找到原文,扔給琴心說:“把那篇文章抄下來!”
  趙瀚連忙說:“《春夜宴桃李園序》也是李白的。”
  琴心連忙翻看目錄,說道:“爹爹,就在我手裏這壹冊。”
  “壹並抄了。”費映環叮囑。
  這兩篇文章,趙瀚雖然不能背誦全文,卻對其中幾段印象非常深刻。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壹識韓荊州。”——開篇就吹捧,李白是拍馬屁的高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非常適合做QQ簽名來裝逼。
  費映環掃了壹眼古文條目,問道:“《吊古戰場文》也是李白寫的?”
  “呃……忘了,應該不是李白。”趙瀚有些尷尬。
  “那便無從尋找了,”費映環只能放棄,又問,“《阿房宮賦》的作者是誰?”
  趙瀚說:“杜牧。”
  費映環學過杜牧的詩,他立即帶著仆僮尋找。
  壹番折騰,只找到本《樊川詩鈔》,裏面全是杜牧的詩,根本就沒有收納古文。
  對於現代人而言,《阿房宮賦》隨隨便便就能看到。
  可在明代,只能從兩個途徑獲得:壹是明刊仿宋本《樊川文集》(詩文皆有),二是吳峙刊本《樊川文集》(有文無詩)。
  這兩套刻本,俱為地區性發行讀物,大部分州縣想買都買不到。
  搜尋無果,費映環說:“算了吧,這篇也不找了。”
  趙瀚連忙說:“公子,這是壹篇曠世雄文。”
  “真的?”費映環有些不相信,因為他讀過杜牧的詩,其文風不像能寫出曠世雄文的樣子。
  趙瀚說道:“我能背壹下,不知能否背全。”
  費映環吩咐劍膽:“妳且記錄下來。”
  趙瀚立即背誦:“六王畢,四海壹,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壹樓,十步壹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劍膽記著記著就哭了,放下筆說:“哥哥,妳慢點。”
  趙瀚湊過腦袋壹看,好家夥,“六王畢”寫成“六王斃”,後面也壹堆錯別字。
  “還是我來寫吧。”趙瀚只能說。
  默寫出前面幾段,中間就全給忘了,趙瀚苦思半天也想不起來。
  那就幹脆打省略號,直接跳到最後壹段:“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費映環站在旁邊看完,頓時驚嘆:“果然千古雄文,不料杜樊川也能寫出如此文章!”
  趙瀚說:“公子,咱們繼續找文章吧。”
  費映環指著《阿房宮賦》:“中間的呢?”
  “忘了。”趙瀚表示無奈,他是真的忘了。
  “如此好文章,妳怎能忘了呢?快再想想。”費映環催促道。
  趙瀚苦笑:“想過了,實在想不起來。”
  費映環見到好文章,這文章卻是殘缺的,頓時心癢難耐如貓撓。他對酒魄說:“妳去書院各處打聽,誰知道哪裏能買杜樊川的文集,本少爺給他五兩銀子。誰若能當場默寫《阿房宮賦》,本少爺給他二十兩銀子!”
  酒魄領命而去,費映環繼續尋找文章。
  如此尋找好幾天,趙瀚給出的壹百多篇標題,只在藏書樓找到七十多篇,其中還包括許多唐宋八大家的文章。
  問遍含珠書院的老師和學生,竟無人能夠默寫《阿房宮賦》。
  不過,有壹個老師給出線索,曾在泰和縣歐陽氏的藏書樓裏看見過《樊川文集》。
  為求壹篇完整的《阿房宮賦》,費映環竟然拿出50兩白銀,對魏劍雄說:“妳與琴心,立即前往泰和縣,備好登門禮物,拿我的名帖拜會歐陽氏,務必把《阿房宮賦》抄回來!”
  魏劍雄驚訝道:“壹篇文章五十兩?”
  “值,壹百兩都值,”費映環說,“只要妳能把文章帶回,不管真正用去多少錢,剩下的銀子都歸妳了。”
  “還有這種好事?”魏劍雄高興道,“公子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琴心也很高興,魏劍雄壹向豪爽,他此番跟去辦事,定也能分到不少錢。
  魏劍雄和琴心走了,費映環繼續苦尋兩日。
  眼見找不到更多文章,費映環只能打道回府,他似有所指的對趙瀚說:“瀚哥兒,妳家以前的藏書樓,肯定比我家的要大許多。”
  趙瀚面不改色,回答道:“家父生前,喜歡到處借書看。”
  費映環想了想,嘆氣道:“唉,我也不刨根問底了,妳祖上肯定來歷非凡。今後若能中舉,妳便改回本來的姓氏吧。”
  “多謝公子。”趙瀚拱手作揖。
  《古文觀止》裏的壹些文章,如今要麽在《永樂大典》裏尋找,要麽躺在某個家族的藏書樓裏。
  尋常士子,壹輩子都別想接觸。
  龐春來得知此事,中途前來拜會費映環,讓徐穎也幫著抄錄了壹份。
  七十多篇古文,而且都是名篇,龐春來以前只讀過二十多篇。
  不是不想讀,只是讀不到。
  將這些文章全部看完,龐春來把趙瀚叫去:“這些都是令尊生前所授?”
  “是的。”趙瀚的臉皮越來越厚。
  龐春來開玩笑道:“妳家該不會是趙宋後裔吧?”
  “不是。”趙瀚壹口否定。
  “可以是,今後造反用得著。”龐春來說道。
  趙瀚笑道:“趙宋的旗號,打出來也沒用。更何況,造反還得看自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哈哈哈哈!”
  龐春來大笑:“有誌氣,大丈夫該當如此!”又問,“妳不去考府試?”
  “我能考過?”趙瀚反問。
  “不能。”龐春來搖頭。
  趙瀚、徐穎、費如鶴,三人都通過縣試,但沒有壹個去參加府試。
  誰都知道府試的難度!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