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孤獨麥客

歷史軍事

“哚!”壹枝羽箭破空飛來,釘在盧懷忠高舉著的牛皮圓盾上。
箭矢的力量很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

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

2024-6-22 09:56

  船只進港後,自然又是壹番忙碌。
  這次出海有點匆忙,很多船只還在整修呢,就大舉出海了。
  還有壹些船只,原本掛滿了漁網、吊桿,也全部拆下了,換上強弩、砲車——有點羞恥,平海軍將士捕魚的本領很高,但操作強弩、砲車的手段就生疏了很多。
  還好,新羅人被他們唬住了,沒看到他們“外強中幹”的本質。
  艦隊回港之後,就像壹枚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整個碼頭區迅速運轉了起來。
  “張大,快出五十只羊。”有文吏來到了壹處臭烘烘的羊圈邊,大聲說道。
  “劉主簿,可是水師回來了?”張大正在殺羊,聞言立刻把尖刀交到徒弟手上,匆匆走了過來,問道。
  “正是。”劉主簿說道:“快點。這次他們出去立功了,軍使下令大酺。不光我出來了,還有好幾個人出門采買豬羊。”
  “明白了,稍待。”張大喊了壹聲,立刻奔來兩個少年,壹個手忙腳亂燒水,壹個準備茶具。
  劉主簿瞄了壹眼,竟然不是常見的浮梁散茶,便笑道:“張大,妳的買賣愈發興旺了。”
  張大幹笑了兩聲,道:“還不是托平海軍的福。”
  劉主簿笑而不語。
  張大來歷不簡單。他不是本地人,籍貫應該是青州或密州,記不太清了。兩年前突然落籍赤山浦,經營起了牛羊生意,出手十分闊綽。
  他那個牧場裏,除了自家子侄鄉黨外,還有幾個外地人,年歲大約四十上下,臉色兇狠,望之不似良善之輩。
  劉主簿大概知道點情況,海盜嘛!
  年紀大了,拼不動了,估摸著也賺了很多不義之財,於是從良上岸,過安生日子。
  對這種人,官府也是睜壹只眼閉壹只眼。
  壹者沒拿到人家當海盜的確鑿證據,二者人家也沒禍害過本鄉本土,三者這些人可能與聽望司也有點不清不楚的關系,何必呢?
  他都願意當良民了,正常繳納賦稅,誠心經營牛羊買賣,不鬧事,那就別折騰了。
  其實像張大這種人相當不少。
  就說平海軍軍使趙宗誨,其實也是海盜出身,至少他父親是確鑿無疑的海盜。
  想當年,登萊海密諸州沿海,新羅裔不知凡幾,說是做海貿生意,都是他媽的胡扯。好吧,確實有人做生意,但做生意與做海盜並不矛盾。出海的新羅水手,哪個敢拍胸脯保證,說自己壹輩子沒做過海盜行徑?怕是寥寥無幾。
  有些事啊,就沒弄得那麽清楚了,沒意思的。難得糊塗,難得糊塗。
  喝了幾口茶後,張大那邊已經挑了五十只羊。劉主簿放下茶碗,走過去查看。
  “還不錯,沒拿瘦羊、病羊糊弄我。”劉主簿仔細掃了壹圈後,說道。
  “做買賣,誠信為本,不至於。”張大笑了笑,說道。
  劉主簿點了點頭,隨後喊來幾個隨從,將馬背上的銅錢取下來,進行交割。
  張大也喊來幾個幫傭,讓他們把羊趕到平海軍營房。
  壹場後勤副食品采買的買賣,就此完成。
  ……
  碼頭另外壹處,十幾輛馬車依次停在村口。
  前方有壹大片工棚,機杼聲轟鳴不絕。
  錢錄事定定地站在高處,仔細欣賞。
  田野無邊無際,壹直延伸到看不見的遠方。
  田野之中,人頭攢動,又到壹年壹度的亞麻種植季了。農人們早早就備好了種子,在田野中忙活著。
  亞麻是壹種好東西。
  錢錄事有親戚在營州當官,書信往來之間,他就知道當年契丹人曾在營州廣種亞麻,用來織布。
  當然,亞麻還有別的用處,比如做帆布。
  眼前這個小村,其實是平海軍帆布的重要來源之壹。村民們幾乎放棄了糧食作物的種植,壹門心思種亞麻、織帆布,賣給平海軍以及帆布行。
  正如帛練行等壟斷絹帛買賣的行會壹樣,帆布行幾乎壟斷了赤山浦這個大港的全部帆布買賣。但凡用軟帆的船只,都得來他們這裏采購——有的直接買,有的通過造船、修船工坊買。
  只有平海軍等龐然大物可以破開這個規矩,直接到原產地采購。
  “錢錄事。”壹胡子花白的老人從工棚內走了出來,作揖行禮。
  錢錄事回禮,隨後說道:“帆布做好了麽?”
  “已經完工,請來這邊查驗。”老人壹伸手,當先引路。
  錢錄事點了點頭,跟著老人來到工棚後方的倉庫。
  貨架上堆滿了棕色的亞麻布,壹摞又壹摞,看著頗為壯觀。
  錢錄事伸手摸了摸,有些粗糙。
  但亞麻布就這麽回事,做帆布麽,難不成妳想用絲綢?用得起嗎?
  “老規矩,還是五百匹。”錢錄事說道:“裝車上,快壹點。”
  “出海遇上惡風了?”老人問道。
  他是知道平海軍回港之事的。
  出海壹趟,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帆布是有可能大量損壞的。
  說白了,這就是個消耗品。正常人穿衣服還會破呢,妳能指望整日被海風勁吹的帆布不損壞?而他們,做的就是這個生意。
  其實,在三十年前,赤山浦壓根沒什麽帆布行。
  在那個年月,出海的船只就少,少到連現在的零頭都不如。另外壹點,那會的船只小,且喜歡使用硬帆,根本沒有亞麻帆布的市場。
  但聖人大力推廣軟帆,隨著出海船只越來越多,對帆布這種消耗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漸漸地,這成了壹門大生意,足夠養活壹個規模龐大的帆布行了。
  “沒有。”錢錄事說道:“是有些帆面需要修補,營中帆布庫存不足了,特來采買壹批。”
  “原來如此。”老者點了點頭,道:“帆布很快備好,錄事稍安勿躁。”
  錢錄事點了點頭,與老者坐了下來,壹起閑聊。
  “新羅國勢怕是不成了吧?”老人問道。
  “為何這麽問?”錢錄事詫異道。
  老者笑了笑,道:“近幾年過來做買賣的新羅海商少了。偶有幾個,也愁眉苦臉,買賣起來扣扣索索,沒以前闊氣了。壹問,盡皆搖頭,說戰事頻繁,新羅王橫征暴斂,貨不好賣。”
  “確實不太行了。”錢錄事說道:“兵戈壹起,百姓苦啊。”
  老者附和了壹聲。
  其實,在三十年前,中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登州所在的淄青鎮算是好的了,難得的亂世中的凈土。但當大夏王師殺過來的時候,日子同樣不好過。
  猶記得朱全忠逃奔登萊二州,飛龍軍深入腹地,燒殺搶掠。那時的登州百姓,別說買海貨了,連飯都不壹定吃得飽。
  還好這壹切都過去了。
  王師平定登州之後,大力擴建港口,發展海貿。赤山浦因為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北方有數的良港,不但平海軍在此駐泊,各路商船也喜歡前來此地。
  隨後,海洋捕魚產業的盛行,更是加速了赤山浦的發展。及至今日,這裏已經形成了壹整套海洋產業鏈,造船的、修船的、制帆布的、箍桶的、加工木材的、鞣制皮革的……等等,甚至就連田舍夫都靠種植糧食、果蔬,飼養家畜發了財。
  人口更是連年增長,整個赤山浦而今已經不下八萬人,幾乎全員依托海洋產業吃飯。
  這是壹個朝氣蓬勃的新興城鎮,這是壹個流淌著金錢的商業港口,這是壹個海洋產業的生產基地,這壹切,都是今上壹手打造的。
  “早點平了新羅算了。”老者嘆了口氣,說道。
  錢錄事大奇,道:“我記得杖翁就是新羅人吧?”
  “錄事可不要亂說。”老者搖了搖頭,道:“老朽祖父或是新羅人,老朽可是大夏子民啊。”
  錢錄事失笑,道:“確實。”
  “碼頭上傳聞聖駕東巡,會來赤山浦麽?”老者又問道。
  錢錄事遲疑了壹下,道:“很難說,但應該會來吧。蓬萊鎮、赤山浦,聖駕必至其壹。”
  “蓬萊鎮熱鬧,不比咱們差。”老者說道。
  “他們沾了遼東道的光。”錢錄事說道。
  蓬萊鎮同樣是平海軍重要駐地之壹,面向遼海。來往安東府及遼東道的船只,必然在那個港口靠泊。
  那裏同樣有百十家工坊,規模不比這邊小,甚至更大。渤海商社相當壹部分貨物,就是通過鴨綠江水運出來,然後跨海輸往蓬萊鎮等地,再分發至各處的。
  錢錄事沒去過蓬萊鎮,但聽同僚說,現在遼海之上,十分繁忙。壹船又壹船的中原商品被運過去,壹船又壹船的山野貨、藥材、皮革、肉脯、牲畜、銅塊等商品被運回來。
  人員交流也非常頻繁。
  從安東府旅順港出發,差不多三天就可在蓬萊鎮上岸,比走陸路還快。而且,隨著這條航線的日益成熟,海難已經非常之少了,人們也更願意坐船來往——去年秋天,數十名遼東道學子,就是在旅順搭乘渤海商社的船只,在蓬萊鎮上岸,然後前往洛陽禮部報道,參加今年春的科考的。
  人們對海洋已經沒有恐懼了,甚至大加利用。
  這壹切,其實都是聖人的功勞啊,真希望他老人家能夠過來看壹看。
  這是妳的天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