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

當年明月

歷史軍事

我們從壹份檔案開始。
姓名:朱元璋
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十壹章 曙光

明朝那些事兒 by 當年明月

2025-2-12 17:41

  【痛苦的旁觀者】
  無論胡宗憲和徐渭結局如何,他們總算有過輝煌光明的時刻,然而對於徐階而言,從頭至尾,他的生活都籠罩著重重黑霧,楊繼盛死了,唐順之走了,眾叛親離的場景再壹次出現,手下紛紛另尋出路,沒有人願意依附於他,因為沒有人願意和嚴嵩作對。
  而最讓他感到痛苦的,無疑是王世貞事件。
  王世貞被列入了嚴嵩的黑名單,其實,這位才子並沒有得罪過嚴首輔,所有的壹切,只是因為在楊繼盛死後,他幫助這位窮困的同學收了屍,並且還號啕大哭了壹場。
  不過是幫人收了屍,不過是痛哭了壹場,難道連這點兒權利都沒有嗎?
  對於嚴嵩而言,答案是肯定的,反抗者要整,同情反抗者也要整,他把自己的矛頭對準了王世貞。
  但王世貞是聰明的,他十分小心,沒有留給嚴嵩任何把柄,但嚴首輔終究找到了壹個突破口——他的父親。
  說來也巧,恰在此時,王世貞的父親王忬工作上出了問題,被革職查問,本來這是個可大可小的事,但由於兒子的問題,嚴嵩橫插壹杠,竟然問成了死罪。
  王世貞慌了,他舍棄了所有的尊嚴和立場,即刻離職趕往京城,直奔嚴嵩的家,因為他知道,所有的壹切都掌握在這個人的手中,包括父親的生死。
  這招單刀直入也有些年頭了,陸炳用過,嚴嵩也用過,現在是王世貞,不過可惜的是,這次他的工作對象不是夏言,而是嚴嵩。
  王世貞跪在嚴嵩的門口,日夜不息,不停地磕頭求饒,不停地痛哭流涕,嚴嵩似乎也被感動了,親自接見了他,當場表示此事不用擔心,有我嚴嵩在,妳爹自然沒事。
  王世貞相信了他的話,但過了壹段時間,不但沒見父親出獄,刑部的同事還透風給他,說嚴嵩曾數次催促,讓他們趕緊結案,殺掉王忬了事。
  王世貞驚呆了,但他也沒有別的辦法,思前想後,他決定用最後壹個方法,壹個許多人死也不肯用的方法。
  第二天,在朝臣們上朝的便道上,王世貞和他的弟弟跪拜不起,面對前去上朝的文武百官,不住地磕頭,直到血流滿面,希望他們能夠幫忙說句好話,放了自己的父親。
  然而,沒有人理會他們。
  於是王世貞做出了為無數讀書人痛心疾首的舉動,他跪在地上,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壹邊扇壹邊哭,扇到臉部紅腫,口中還不住地呼喊,希望有人善心發現,幫他們救父親。
  依然沒有人理會他們。
  所有的人都看見了這悲慘的壹幕,但所有的人都沒有出聲,因為像楊繼盛那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於是壹個月後,王忬被殺掉了,王世貞悲痛欲絕,卻無計可施。
  嚴嵩再次獲得了勝利,然而,他沒有想到,這其實是他繼楊繼盛事件之後,幹的第二件蠢事。因為王世貞,是個絕對不能得罪的人。
  要知道,這位王兄雖然不是什麽大官,卻是大才子,他是文壇領袖,社會影響力極大,據說無論任何人,只要得到他的稱贊,就會聲名鵲起,任何字畫古董,只要他說好,大家就認定是真好。用今天的話說,他是個有話語權的人,於是嚴嵩就麻煩了。
  能夠捧起人,自然也能踩倒人,此後的幾十年中,除了個人文學創作外,他的主要工作都放在了罵嚴嵩上,他曾寫就壹書,名《首輔傳》,篇中大罵嚴嵩,由於他多才多藝,是文壇三棲明星,除了寫書外,他還善於寫詩、寫戲。這裏面當然少不了大罵嚴嵩,比如那出著名的《鳳鳴記》,被後人傳唱幾百年,經久不衰,而嚴嵩就此與曹操並列,光榮地成為了白臉奸臣的代表人物。
  由於他對嚴嵩恨之入骨,在他的書中,有壹些歪曲事實的情況,但在我看來,與他曾失去的壹切和他遭受的痛苦相比,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這些不過是身後罵名而已,對於當時活蹦亂跳的嚴嵩而言,並沒有任何影響,他依然照吃照睡,骨骼好身體棒。
  目睹這壹切的徐階驚呆了,他沒有想到,嚴嵩竟然狠毒到了這個份兒上,竟然如此折磨壹個同情者,作為壹個老牌政治流氓,可謂是實至名歸。
  作為流氓的升級版本,政治流氓是十分特別的,而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流氓混黑社會,砍死人後,要受處罰進監獄,而政治流氓混朝廷,整死人後,會接著趕盡殺絕,斬草除根。
  徐階很清楚這壹點,而他更清楚的是,要對付這個可怕的人,現在還遠不是時候,所以從自打耳光的王世貞面前走過時,他沒有停留,更沒有挺身而出,因為他知道,在這股強大的勢力面前,哀求或是憤怒,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積聚力量,等待時機,他相信自己終將獲得最後的勝利。
  而不久之後的壹件事情,更讓徐階確信,他選擇了唯壹正確的戰略。
  在這些年中,徐階不斷地升官,不斷地受到封賞,以至於他曾壹度以為,自己已經獲得了嘉靖的全部信任,然而有壹天,這個美麗的夢想被無情地打破了。
  那壹天,徐階和嚴嵩壹同進西苑向皇帝報告政務,完事後,徐階準備掉頭走人,卻驚奇地發現嚴嵩並不動窩,似乎在等待著什麽。於是他開始放緩腳步。
  於是接下來他看見了這樣壹幕,嘉靖拿出了五色芝(煉藥原料),交給了嚴嵩,卻並沒有說話,嚴嵩也只是順手收下,然後得意地看了徐階壹眼,揚長而去。
  面對著眼前的壹切,徐階尷尬到了極點,他開始覺得,在這兩個人面前,他不過是個外人而已。
  還是皇帝大人機靈,打破了這片難堪的沈默:
  “妳任職吏部尚書,應該關心政務,就不要做煉丹這類事情了。”
  嘉靖是笑著說完這句話的,然而,徐階卻在那笑容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
  自從夏言死後,徐階小心翼翼,畏首畏尾,吃苦受累,奉承巴結,只是為了在這座政治金字塔中不斷進步、不斷攀升,直到那最高的頂點,獲得皇帝的信任,以實現自己的抱負,除掉那個他恨之入骨的人。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來到了這個位置,距離最終的目標嚴嵩只有壹步之遙,然而在這壹刻,他才意識到,這壹步幾乎是無法跨越的。
  自嘉靖二十壹年嚴嵩入閣以來,他已經在皇帝身邊度過了近二十個年頭,嘉靖已經習慣了嚴嵩,習慣了他的言談舉止,習慣了他的小心伺候,他們已不僅僅是君臣,還是某種意義上的朋友。
  而他們之間那壹幕默契的情景,也告訴了徐階,或許皇帝願意提升他,或許皇帝願意讓他辦事,但皇帝並不真正信任他,在這位天子的心中,自己只不過是個辦事員,絕對無法與嚴嵩相比。
  這就是事實的真相,這就是嚴嵩強大力量的源泉,徐階絕望了,但他已沒有回頭路,於是他再次彎曲了膝蓋,向皇帝跪拜行禮:
  “臣願為皇上煉藥,望皇上恩準!”
  原則不重要,尊嚴也不重要,無論是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還是如來佛祖、基督耶穌,只要妳信,我就不再反對,因為我要生存下去,要堅持到最後的那壹刻。
  我會繼續忍耐,直到在將來的那壹天,用繩索親手套住那個罪大惡極者的脖子,讓他血債血償為止!
  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裏,徐階幹了這樣幾件事情,首先他把自己的孫女許配給嚴嵩的孫子——做妾。其次在內閣事務中,他不再理會具體事件,壹切唯嚴嵩馬首是瞻,嚴嵩不到,他絕不拍板。最後他還舍棄了自己的上海戶口,借躲避倭寇之名,把戶籍轉到了江西,就此成了嚴嵩的老鄉。
  嚴嵩絕不是壹個容易相信他人的人,特別是徐階這種有前科的家夥,但這幾招實在太狠,加上幾年的觀察,他發現徐階確實沒有任何異動,於是有生以來,他第壹次開始放松警惕。
  對於這樣壹個極其聽話、服服帖帖的下屬,似乎也沒有必要過於為難,所以嚴嵩改變了對徐階的態度,不再提心吊膽,對他日夜戒備,雖說他仍然不放心這個老冤家,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徐次輔已不再是他的敵人。
  敵人已經不是了,卻變成了仆人。
  在當時的內閣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嚴嵩說了算,即使有人找到徐階,他也從不自己拿主意,每次都說要請示上級,根據明代規定,內閣學士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等級之分,到底誰說了算,還是要看個人。所以當年張璁雖只是閣員,卻比首輔還威風。
  而現在徐階已經是從壹品吏部尚書兼內閣次輔,遇到事情居然連個屁都不放,慢慢地,他開始被人們所鄙視,譏笑他毫無作為、膽小如鼠。
  於是不久之後,都察院禦史鄒應龍找上了門。
  他滿臉怒容,壹見徐階,就亮開嗓門大聲說道:
  “尚書大人每日坐在家中,想必不知外面如何議論閣下吧!”
  鄒應龍,字雲卿,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時任都察院監察禦史,在不久的將來,他將成為壹個至關重要的人物。
  而作為壹個新晉官員,他之所以能夠得到老牌政治家徐階的信任,並成為他的嫡系,除了他為人正直,厭惡嚴嵩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他是王學的忠實門徒。
  既然是同門中人,自然是無話不說。他極為憤怒地告訴次輔大人,外面的許多大臣都在譏諷他膽小怕事、唯命是從,不過只是嚴嵩的壹個小吏而已!
  在當年,這句話大概是罵人用語中最為狠毒的,昔日諸葛亮激司馬懿出戰,用的無非也就是這壹招。
  按照鄒應龍的想法,聽到此話的徐階應該勃然大怒,跳起來才對,然而他看到的,卻是壹個依舊面帶微笑,神態自若的人。
  於是他再次憤怒了:
  “大人如此置若罔聞,難道妳已不記得楊繼盛了嗎?!”
  當這句質問脫口而出之時,鄒應龍驚恐地發現,那個微笑著的好好先生突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壹個面露殺氣的人。
  “我沒有忘,”徐階用壹種極為冷酷的語氣回復了他的訓斥,“壹刻也沒有忘記過。”
  等待只因值得,隱忍只為爆發,要堅信,屬於我們的機會終會到來。
  【勝算】
  徐階就這樣在屈辱和嘲諷中繼續膽小怕事,繼續唯命是從,繼續等待著,在沈默中積蓄力量,直到有壹天,他作出了壹個判斷。
  嘉靖三十七年(1558)三月,壹件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了。
  給事中吳時來、刑部主事董傳策、張翀紛紛上書,彈劾嚴嵩奸貪誤國,在明代,彈劾是家常便飯,似乎也沒有什麽好奇怪的,但問題在於,事情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麽簡單。
  首先這三個人是在同壹天上書,如果說沒有預謀,很難讓人相信,而自楊繼盛死後,彈劾嚴嵩者大都沒有什麽好下場,敢觸這個黴頭的人也越來越少,這三位仁兄突然如此大膽,如果不是受了刺激,自然是受了指使。
  至於何人指使,只要查查他們的檔案,就能找到答案:董傳策是徐階的同鄉,吳時來、張翀都是徐階的門生。到底是誰搞的鬼,白癡都能知道。
  嚴嵩感覺自己上當了,他意識到這是徐階精心布置的壹次打擊,但他不愧是政壇絕頂高手,立刻想出了對策,壹面向皇帝上書,請求退休,而暗地裏卻密奏,表示其背後必定有人暗中指使。
  這是壹次經過精心謀劃的應對,因為嚴嵩十分清楚,這位皇帝啥都不怕,就怕陰謀結黨,壹定會命令追查。
  果然嘉靖很快下令,把三人關進了監獄,嚴刑拷問,壹定要他們說出主謀,但這三位兄臺敢於彈劾嚴嵩,自然是有備而來,被錦衣衛往死裏打,卻打死也不說。案件查不下去,只好認定他們是心有靈犀,自覺行動,全部都發配充軍去了。
  對於這個結果,嚴嵩雖不是太滿意,但也就湊合了,在他看來,自己成功地擊退了徐階的進攻,獲得了勝利。
  然而,嚴嵩卻忽略了壹個問題:以徐階的智商,應該知道這種彈劾不會有結果,為什麽還要做這種無謂的事呢?
  所以答案是:他錯了。
  真正的勝利者並不是他,而是徐階,因為這不是壹次進攻,而是試探,徐階已經達到了他的目的。
  在不久之前,他找來了吳時來、董傳策和張翀,安排他們上書彈劾,並向他們事先說明,這是壹次必定失敗的彈劾,而他們可能面對免職、充軍,甚至殺頭的後果。
  三個人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因為壹個完全相同的信念和目標。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彈劾無效,他們被發配邊疆,然而,這只是嚴嵩所看到的那壹面,此事的另外壹個結果,他卻並不知道。
  嘉靖已經不耐煩了,雖說他並不會因為彈劾而處罰嚴嵩,但長年累月,他都要為這位仁兄擦屁股,處理罵他的公文,正如壹些史書所記載的那樣:“上雖慰留之,然自是亦稍厭嵩矣。”
  而且嚴嵩還忽視了這樣壹個細節:以嘉靖的聰明,就算沒有證據,自然也知道這次彈劾是徐階所指使的,雖做了個樣子,把三個人逮捕入獄,最終卻還是從寬處理,發配了事。如果他要處理徐階,隨便找個由頭就是了,根本不用什麽證據。
  這是壹個危險的信號,它意味著徐階在皇帝心目中地位的提高,它意味著當徐階和嚴嵩發生矛盾時,皇帝的庇護將不再只屬於某壹個人。
  老奸巨猾的嚴嵩只看到了對他有利的那部分,而徐階已經明白了所有的壹切,他清楚地知道,決勝的時機雖然還沒有到來,卻已不再遙遠。
  話雖如此,畢竟還是惹了大事,徐階隨即請了大假,躲在家裏閉門謝客,繼續當莊子的兒子——莊(裝)孫子,人也不見,事情也不管。
  徐階再次開始了等待,因為機會總是在等待中出現的,兩年之後,當他聽到那個人的死訊時,他開始重新振作起來,因為直覺告訴他,機會已經來到了門口。
  陸炳死了,嘉靖三十九年(1560)十壹月,這位聰明絕頂、精於權謀的特務離開了人世。終其壹生,我們大概可以給他這樣壹個評價——懦弱。
  出身於名門望族,自幼苦讀聖賢之言,他知道嚴嵩是壞人,知道他做了很多壞事,但他依然與壞人合作,依然同流合汙。他掩護過沈鍊,保護過裕王,幫助過俞大猷,所謂“多所保全,折節士大夫,未嘗構陷壹曙人”,所謂“周旋善類,亦無所吝”,絕不是能夠隨意得到的評價。
  然而,他依然是懦弱的,在黑暗面前,他不敢決裂,也不敢奮起反抗,而最讓他感覺到自己軟弱無力的,大概就是李默事件了。
  李默,是陸炳的老師,當年他主持武會試時,對陸炳十分欣賞,並特意提拔,兩人就此成為了師徒,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情誼。
  李默是壹個正直的人,此外還有點兒固執,所以在擔任吏部尚書的時候,他和嚴嵩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無論別人如何懼怕嚴嵩,他卻始終不買這位首輔大人的賬。於是當他主持會試,並親自出題的時候,嚴嵩找到了壹個將其置於死地的破綻。
  在那次會試中,李默出了壹道這樣的題目:“漢武、唐憲以英睿興盛業,晚節用匪人而敗”,這看上去應該算是壹道普通的歷史議論題,並沒有什麽問題。
  然而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壹件事、壹個人有沒有問題,關鍵在於誰來看以及怎麽看,如果在不恰當的時間得罪了不恰當的人,自然就是玩妳沒商量了。
  嚴嵩隨即使出了聯想大挪移神功,揭發李默之所以出這個題目,是想影射當今皇帝,雖然這似乎是兩件根本不沾邊的事,但經過嚴大人的不懈努力和蠱惑,李默終於被皇帝關進了監獄,之後又不明不白地死在監獄裏,其手段真可謂是狠毒到了極點。
  然而面對這壹切,陸炳卻並沒有出聲,他眼睜睜地看著老師被關入牢房,被殘忍地整死,卻不敢站出來,不敢去反抗嚴嵩。
  所以雖然他懂得是非、心存善念,雖然他威風八面、位高權重,被授予太保(正壹品)兼少傅(從壹品),是明代三公兼三孤銜的唯壹獲得者(太師、太傅、太保合稱三公,少師、少傅、少保合稱三孤,整個明代除陸炳外,無人兼得),但他依然是壹個徹頭徹尾的懦夫。
  對於徐階而言,這個人的死實在是壹件天大的好事,因為陸炳雖然為人尚可,卻是嚴嵩的重要盟友,此人十分精明,如若要解決嚴嵩,必然要過他這壹關。正如嚴世蕃所說,三人中若得其二,天下必無敵手。
  現在陸炳已經死了,徐階少了壹個強大的對手,然而,他也仍然得不到任何幫助,楊博還活著,他也還是極其討厭嚴嵩,但這位仁兄卻不願意也沒法摻和進來,因為他有壹個獨特的興趣愛好——打仗。
  張居正後來曾經說過,他最景仰的人之壹就是楊博,這位仁兄之所以名聲在外,是因為他文武兼備、智勇雙全,不但擔任過國防部長(兵部尚書),以後還幹過人事部長(吏部尚書),如此跨專業發展,可謂是復合型人才。
  他最牛的壹次表現,是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韃靼發動十余萬大軍進犯薊州,消息傳來邊軍十分惶恐,以為要完蛋了。楊博卻十分鎮定,每天都卷著鋪蓋在古北口城墻上打地鋪,呼呼大睡,睡醒了也不下去,就在城墻上待著督戰。他不下去,別人也不敢下去,壹天到晚都屯在這裏,這就可憐了蒙古人,連續打了四天四夜,連墻根兒都沒摸著,只好全部撤走。
  戰後不久,嘉靖為表彰他的功勛,升他為正部級都察院右都禦史,兼任兵部尚書,此後他又擔任了宣大總督。這麽壹位牛人,之所以沒有進入朝廷,天天在邊界喝風,除了他本人熱愛戰爭,對政治不感冒之外,也要拜嚴嵩同誌所賜。
  由於嚴世蕃的提醒,嚴嵩對此人戒備萬分,每次嘉靖想起楊博,準備召他回來的時候,嚴大叔不是說他身體不好,就是說邊界太忙,他走不開。就這樣,楊博在祖國邊疆站了十幾年崗,就算想幫徐階的忙也沒轍。
  而高拱更是老奸巨猾,他既不爭,也不靠,每天就等著參加嘉靖同誌的追悼會,然後壹夜之間奴隸翻身做主人。
  但低調的他,卻還是引起了嚴世蕃的註意,此人雖說人品極壞,眼光卻著實極準,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發現了高拱的才能和企圖,於是他找上了門,並且開門見山:
  “我聽說裕王殿下對家父(嚴嵩)壹直有所不滿,不知是否屬實?”
  這是壹句要人命的話,而面對著嚴世蕃的質問,高拱顯現出了超凡的反應能力,他鎮定地回答:
  “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嚴首輔是國之棟梁,裕王在皇上身邊多年,壹向對嚴大人禮遇有加,傳言絕不可信。”
  這句話恩威並施,先說我不得罪妳,再講明老子也不是好惹的,裕王畢竟是裕王,妳最好放聰明點兒。嚴世蕃自然明白,聊了壹陣後就走了,高拱卻十分清楚,這位仁兄突然上門,壹見面就亮刀子,絕不只是為了過過嘴癮。於是他派人給嚴世蕃送去了厚禮,這才算把事情擺平。
  在高拱看來,保住裕王,就保住了壹切,徐階死也好,活也好,都不關他的事。
  張居正倒是想插壹腳,可他現在只是個中央大學副校長,才是個正六品官,朝中像他這樣的壹抓壹大把,真可謂是百無壹用。
  於是幾番窮折騰,變來變去之後,徐階終於再次看清了形勢:在他的身邊,沒有任何可靠的幫手,而在他的面前,還有壹個最為可怕的敵人——嚴世蕃。
  【暗示】
  打了這麽多年交道,徐階已經看得十分清楚,嚴嵩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枝繁葉茂,只是因為嚴世蕃。
  這位嚴公子雖然是個瘸子外加獨眼龍,卻實在是聰明蓋世,但凡官場上的那套玩意兒,無論顯規則、潛規則,他都了如指掌。他在朝廷的職務是工部左侍郎兼尚寶司丞,工部搞工程,而尚寶司管機要,嚴世蕃大致相當於建設部副部長兼機要處處長。
  這兩個崗位是朝廷裏最肥的肥差,讓嚴世蕃幹這份工作,那就是讓黃鼠狼去看雞,而他對陰謀及人心的把握,更是到達了人類智慧的頂點,想在他面前耍詭計,只能是班門弄斧。
  比如當時的壹位河道總督,奉命去修繕淮河,朝廷撥了十萬兩白銀,這位兄臺想撈壹把,用了五萬兩完工,自己留下三萬,其余的自然要送給嚴副部長。
  可是嚴世蕃收到錢後,卻還是把他叫到了自己府上,讓他把剩下的錢交出來,總督大人裝糊塗,說結余就這麽多,實在沒錢了。
  於是嚴長官生氣了,看見對方不上道,當即拍案而起:
  “不要自作聰明,妳手裏至少還有三萬兩!”
  總督聞言大驚,只好老實交代,把剩下的錢交了出來,嚴世蕃同誌也算夠意思,還是給他留了點兒。
  油水被挖走,疑問卻尚未解開,嚴世蕃又沒有現場觀摩,怎麽知道自己撈了多少錢呢?
  看見對方乖乖就範,嚴世蕃便幫他解開了他這個疑團,他拿出了壹張業績考核表,得意地告訴對方,是這張表告訴他的。原來這位仁兄每次審查河防工程時都格外留心,仔細觀察,久而久之,他總結出了壹個規律:其實壹直以來,朝廷修河堤的錢總是綽綽有余的,只要拿出壹半,考核成績就能合格,如果用到七成,考核必定是優秀。
  而這項工程的考核只是合格,所以他斷定對方吞掉了壹半。
  在貪汙腐化上,嚴世蕃充分發揮了細致入微、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做到了手中有數、心中不慌,人精明到了他這個程度,真可算是極致了。
  但這些在徐階的眼中,也不過是小把戲而已,真正讓他感到恐懼的,是嚴世蕃的另壹項特殊能力。
  嘉靖皇帝是壹個很聰明的人,不但很難糊弄,也很難伺候,他經常會幹壹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只為了不讓大臣們看出自己的心思。自從修道修玄之後,他變得更加難以捉摸,從不主動透露自己的意思,經常讓身邊的大臣們無所適從。
  因為在給大臣們下達命令時,他使用了壹種特殊的方法——遞紙條。
  這不是作弊,也不是為了晚上約人去看電影,事實上,它是壹種極為兇險詭異的政治手段。
  之所以說它詭異,是因為嘉靖寫出的那些紙條,即使寫成告示,貼在街上,也是毫無關系的,因為在紙條上的,並不是什麽具體事項,而是暗語。
  這些暗語或者是幾個字,或者是壹句話,看上去不起眼兒,然而在這些暗語之中,卻隱藏著嘉靖的真實意圖。
  之所以說它兇險,是因為這些紙條往往只會寫給內閣中的幾位大臣,用來傳達自己的態度,但如果妳不夠聰明,沒有及時參透紙條中的玄機,皇上支持妳反對,皇上前進妳後退,那就麻煩大了。
  可是問題在於,這些所謂的暗語,唯壹的標準答案只掌握在嘉靖自己的手裏,如果妳搞不明白,沒有會意,他雖不會責怪妳,心裏卻知道妳不夠聰明,不可重用。
  他相信,只有采用這樣的方式,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
  可是他錯了,這個世界上的聰明人並非只有他而已,嚴世蕃也應該算壹個,而他的那種特別能力,正是破譯暗語。
  嘉靖三十四年(1555),張經被免職之後,趙文華想讓剛當巡撫的胡宗憲頂替總督的位置,這是壹個十分重要的人事任命,所以奏折送上去很長時間,都沒有得到任何回音。
  突然有壹天,嚴嵩收到了壹張嘉靖寫給他的紙條,上面只寫了六個字:
  憲似速,宜如何。
  嚴嵩略壹琢磨,便了解了其中的含義,憲自然是指胡宗憲,這句話的意思是胡宗憲似乎升得太快,妳認為應該怎麽樣。
  於是他準備再為胡宗憲說幾句話,建議破格提拔幹部,並寫好了奏疏,就在他準備送上去之前,嚴世蕃湊了過來,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然後他大笑了起來。
  “妳錯了,”嚴世蕃得意地說道,“皇上的意思並非如此。”
  他告訴自己的父親,那個宜如何的宜字,並不是應該的意思,而是指楊宜。
  楊宜,時任南京戶部右侍郎,從政經驗豐富,對於嘉靖而言,他比楞頭青胡宗憲要可靠得多。所以皇帝的真正意思是,胡宗憲升得太快,妳認為楊宜如何。
  這雖然是壹句問話,但嚴嵩很明白,它代表的並不是疑問,而是壹種態度,所以他立即上書,推薦楊宜接任總督。
  這只是嘉靖同誌諸多謎語中的壹個,由於他自幼苦讀,十分博學,在紙條上經常使用典故和生僻字,所以只有與他同樣學識淵博且聰明絕頂的人,才能解開這些暗語。
  毫無疑問,嚴世蕃符合這個近乎苛刻的條件。
  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裏,嚴嵩始終能夠在第壹時間迎合皇帝的意圖,並逐漸成為嘉靖不可或缺的人。
  對於這壹獨特專長,嚴世蕃十分自負,他和嘉靖同誌壹樣,認為自己是獨壹無二的,所以他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事實上,他並不是暗語的唯壹破解者,在這個世界上,至少還有壹個人也具有相同的能力,很不幸的是,這個人正是徐階。
  徐階也曾經遇到相同的境況,在屬於他的那張紙條上,寫著這樣幾個字:卿齒與德,何如?
  當看到這六個字的時候,徐階嚇得魂都沒了,句中所謂齒,是指年齡,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妳的德行與年齡是匹配的嗎?
  用另壹個角度講,它也可以這樣翻譯:妳這把年紀,怎麽是這樣的德行?
  壹般說來,如果不是要收拾人,絕不會說這樣的話。但在短暫的恐慌之後,徐階鎮定了下來,他再次仔細分析了這六個字,並憑借他的智慧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所謂德,不是德行,而是指歐陽德。
  歐陽德,時任禮部尚書,所以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妳和歐陽德,誰的年紀更大?
  就這樣,徐階成為了第二個破譯者,並就此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這壹切,嚴世蕃並不知道。
  但處於暗處的徐階卻也無計可施,問題很明顯,要解決嚴嵩,必須除掉嚴世蕃,可是嚴世蕃實在太過聰明,毫無漏洞可鉆。
  既不能進,也不能退,這場智力競賽再次陷入了僵局,然而就在他百無聊賴、苦苦等待之時,壹個偶然事件的發生,卻徹底改變了雙方的力量對比。
  嘉靖四十年(1561)十壹月,由於消防工作不到位,宮裏失火,說來也是湊巧,哪裏不好燒,偏偏就燒了西苑的永壽宮——皇帝大人的寢宮。
  這下嘉靖同誌無家可歸了,只好搬到玉熙宮暫住,如此長久下去也不是個事,於是他找來了嚴嵩,詢問有關重建的事情。
  不知道嚴嵩同誌那天是不是吃錯了藥,自己有好幾套房子,就不管領導的死活了,隨口說了這樣壹句話:
  “三大殿剛剛修完,余料不足,陛下可以暫時移居南宮。”
  這就是找死了,妳哪怕建議他住工棚,也比讓他去南宮好。所謂南宮,就是當年明英宗朱祁鎮住過的地方,他被自己的弟弟關押在那裏,度過了壹段十分難忘的時光。
  對這段歷史,大家都心知肚明,而嚴大人為了湊合,竟然建議嘉靖去住那所獨特的牢房,實在不知他怎麽想的。
  果然皇帝大人發火了,對嚴嵩怒目而視,此時冷眼旁觀的徐階意識到,自己等待多時的機會到了,他立刻站了出來:
  “陛下暫居偏殿,陰濕狹小,臣於心不忍,雖三大殿剛成,但據臣估算,以其所剩余料,足以重建永壽宮,三月即可成功。”
  聽到這話,嘉靖頓時興高采烈起來,他連聲誇獎徐階,並將此事交由其全權處理,朝堂上隨即充滿了喜悅的氣氛。
  就在那壹刻,被拋在壹邊的嚴嵩顫抖了,他以畏懼的眼神看著身邊的徐階,他這才意識到,十多年來,他從未把這個人放在眼裏,也從未意識到此人的可怕,現在他終於明白了,但為時已晚。
  在長達十余年的忍耐之後,徐階終於第壹次占據了上風,他看著嚴嵩衰老遲緩的背影,心中充滿了快慰。十幾年來,在這個朝堂上,嚴嵩用盡了手段,耍盡了陰謀,殺掉了壹個又壹個無辜的人,而作為壹個旁觀者,他見證了所有的慘劇,也學到了所有的權謀。
  嚴嵩,這都是妳教給我的,現在,我將把從妳那裏學到的壹切,壹樣不少地還給妳!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嚴嵩因為房子的問題焦頭爛額的同時,另壹個打擊也向他襲來。
  他的老婆死了,相濡以沫幾十年,夫妻感情非常深厚,所以對於嚴嵩而言,這是壹個十分沈痛的噩耗,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事情要嚴重得多,在噩耗的背後,是壹場毀滅性的災難。
  根據明代慣例,母親死了,兒子要守孝服喪,這壹重任自然要由嚴世蕃來承擔,但是這樣壹來,嚴嵩就麻煩了,因為青詞是嚴世蕃寫的,主意是嚴世蕃出的,兒子去守靈,工作就完了。他既破譯不了嘉靖的暗語,也無法應付紛繁復雜的局面。
  於是嘉靖對他的信任不斷減少,對徐階的欣賞卻與日俱增,而朝中的墻頭草們也紛紛改換門庭,嚴黨的實力大幅削弱,自擔任首輔以來,他第壹次感到自己竟是如此的脆弱。
  如果這樣下去,毀滅只是個時間問題,但作為壹個從政四十余年,老奸巨猾的人物,他決不甘心就此完蛋。為了保全自己,反敗為勝,他終於想出了壹個辦法。
  不久之後的壹天,在西苑值完班後,嚴嵩主動找到了徐階,表示想請他吃頓飯,並懇請他務必光臨。
  徐階如約而至,寒暄兩句大家開吃,然而,剛剛吃到壹半,嚴嵩突然停了下來,叫出了自己全家老小,站在徐階的面前,突然帶頭跪了下去,隨即幾十口人黑壓壓地跪了壹片。
  還沒等徐階反應過來,嚴嵩就用極其哀怨的口氣說道:
  “我年紀已經老了,也活不了多久了,我的這些不肖子孫就拜托您照顧了。”
  面對這個後生晚輩,這個和自己作對十余年的敵人,嚴嵩毫不猶豫地跪了下去,其實他並不情願,卻也十分清楚,在目前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他必須忍氣吞聲,積蓄力量,而這是麻痹對方的唯壹方法。
  看著眼前的這壹幕情景,徐階陷入了思索,眼前的壹切似乎非常熟悉。
  想起來了,那是在十五年前,嚴嵩和嚴世蕃跪在夏言的面前,苦苦哀求著他網開壹面,保證自己會痛改前非。
  那是在三年前,王世貞跪在嚴嵩的面前,淚流滿面,哭天搶地,只求他放過自己的父親,而嚴嵩和藹地扶起了他,承諾壹定盡力營救。
  於是他立刻上前拉起了嚴嵩,作出了明確的表示:
  “首輔大人不用擔心,壹切都包在我身上。”
  嚴嵩,妳終於害怕了嗎?妳終於想退出了嗎?
  但壹切已經太晚了,這是壹個不能棄權的遊戲,為了妳的貪欲和利益,妳殺掉了夏言、沈鍊、楊繼盛,妳舍棄了那些在俺答鐵蹄下呻吟的百姓,妳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破壞了所有遊戲規則,現在妳想收手,已經不可能了。
  它並不是遊戲,而是壹個殘酷的賭局,妳不能退出,直到妳把從這裏贏得的財富,連同妳的本錢,全部輸得幹幹凈凈。因為我所要奪走的,不是妳的首輔寶座,甚至也不是妳的性命,而是妳所有的壹切。
  單靠善良和正直對妳是無濟於事的,我將用我自己的方式戰勝妳。
  為了我所堅持的信念,以及正義。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