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禍害

余人

歷史軍事

林晧然醒來時的處境讓他欲羞欲死。 欲羞,是整條褲子掛在腳裸處,褲襠冷颯颯的,下面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53章 學而時習之

寒門禍害 by 余人

2019-5-20 20:4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林晧然全心全意地投入於書海中,而且孫吉祥仿佛是個帶著搜索功能的圖書館管理人員,總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幫他找到最合適的書籍。
  當看到成化年間某禦史壹份抨擊藩宗開支弊端的奏折時,他不由得輕吐了壹口濁氣,將這壹本書籍輕輕合上。
  在他的印象之中,大明直至亡國,似乎都沒能將這個弊政解決掉。很顯然,這個弊端執政者不可能看不到,只能說大明政權的服務對象從來都不是百姓。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林晧然心裏頭泛起了壹抹苦澀,很多官員都是“張口百姓,閉口天下”,但面對著這個大明最大的弊病,卻都成了“睜眼瞎”。
  不得不說,這是壹個頗具諷刺的時代,怪不得後世會對壹些清流官員進行抨擊。
  時間不經覺,已經到了中午。
  卻不知是徐渭有意還是無意,在跟他商量壹起去用餐後,他又將諸大綬壹並叫上,而諸大綬亦叫上了壹個小老頭。
  “下官金達,號星橋,丙辰科進士,江西浮梁人,見過林修撰!”金達的頭發已經蒼白,朝著林晧然認真地行禮。
  林晧然發現眼前人已經五十多歲,在給他行禮的時候,手指還微微地顫抖著。再看著他這身七品官服,心裏不由得壹嘆。
  這就是大明的現狀,說是要為國為民,結果卻寧願耽擱半輩子,亦要壹頭紮在科舉路上。還不屑於舉人官,只為追求壹個進士的功名。
  現在功名到手,人倒是風光了,但最終卻只能是碌碌無為。以著這個年紀進入官場,又是到了最需要熬資歷的翰林院,怕還沒來得及施展抱負就得告老還鄉了。
  壹行五人到了翰林院的飯堂,湊著壹張桌子而坐。
  諸大綬沒有受到昨天醉酒的影響,跟著他們凝重地說道:“咱江浙又出事了!倭寇進犯江浙黃華,焚劫了很多村莊。”
  “不是說汪直接受招安,江浙要享受太平了嗎?”毛惇元蹙起眉頭說道。
  “這些鬼話都能信?”諸大綬嗤之以鼻,臉上帶著壹絲殺意地比著手刀道:“那些倭寇窮兇極惡,不殺終是禍害!”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金達文縐縐地搖頭晃腦地說著,接著認真地發表觀點道:“我倒覺得吳部堂的辦法最妙,對這些倭首進行招安。”
  諸大綬的眼睛閃過壹抹不悅,顯然不贊同金達的觀點,扭頭望向林晧然認真地問道:“林修撰,妳的意見呢?”
  林晧然明白切忌交淺言深,微笑地推脫道:“我對江浙的情況卻是不熟,倒是文長兄做過吳部堂的幕僚,倒不如聽聽他的高見!”
  大家聽到這話,亦是紛紛望向了徐渭。這人作為胡宗憲的幕僚,對江浙的事情自然比常人知道得更多,對倭寇問題肯定能看得更全面。
  “我哪會有什麽高見!”徐渭亦是胗搖了搖頭,但終是忍不住繼續道:“不過伐兵的話,我確實認為是下策。像前年我們除掉了徐海,去年卻冒出了徐亮,而若我們動用兵力除掉汪直,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接著仍然會出現第二個汪直。”
  諸大綬聽著這番話,亦是重重地嘆了壹口氣,但卻不甘地說道:“這伐兵確實是下策!但妳們卻是不知,那些倭寇的惡行,簡直是有失天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徐渭並沒有反駁,跟著深深地嘆了壹口氣。因為他曾經到過壹個屍橫遍野的村莊,亦看到船員被燒成焦炭的客船,那些倭寇確實是該淩遲處死。
  在簡單地用過飯後,五個人離開了飯廳,壹起返回了修檢廳。
  林晧然回來的時候,發現徐遠平和曹大章顯得很是勤奮,在公案前冥思苦想,卻不知道修史遇到了什麽樣的難題。
  “大老爺,不知找卑職有什麽事呢?”孫吉祥過來,恭敬地問道。
  林晧然沒有說話,而是指著紙上的“倭寇”兩字。
  孫吉祥朝著他拱了拱手,然後轉身走向資料室,很快就擡過來壹摞書籍。有些是泛黃的古籍,亦有嶄新的卷宗。
  倭寇並不是嘉靖年間的問題,實質是由來以久。
  明朝初期,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
  在戰爭中失敗了的壹些南朝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大明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歷史上稱之為“倭寇”。
  只是倭寇成為大明之患,卻是在嘉靖朝。由於朝廷采用鐵血手段實施禁海政策,致使海商由“貿易”轉為“掠奪”,讓到倭寇問題驟然加劇。
  當然,這亦有壹些客觀的因素,譬如這時代的航海技術的提升以致航海成本下降。
  若是在以前,哪怕歐洲人再有野心,沒有航海技術的支持,亦不可能到達東方進行掠奪。而日本想要前來大明,亦要經歷極大的風險。
  正是發達的航海技術讓他們降低了航行成本,而海商為了自身的利益,亦成為了倭寇的輸送中介,致使富庶的江浙地區受到了掠奪。
  很顯然,倭寇的癥結不在於倭寇本身,而是大明逆時代而行所釀成的惡果。
  林晧然正想要找著資料來佐證他的觀點,卻發現孫吉祥送來的資料中,夾帶著這些年在江浙上的軍費開支,朝廷每年竟然向江浙撥付數以十萬計的軍餉。
  在看到這些數據的時候,他便知道倭患這潭水比想象中要深,大明的朝政亦比他想象中要復雜得多。
  到了辰時,吳山仍然沒有來翰林院,所以林晧然選擇按時下班。
  只是在離開的時候,他意外地發現,徐遠平和曹大章仍然埋首在公案前,認真地工作。
  看著這二人這般認真工作,心裏不免暗暗地佩服。都到了這個時候,他們二人都能全心全意地放在工作中,確實是非常人能做到。
  當他將這份敬意跟徐渭說出來的時候,徐渭卻輕蔑地吐了兩個字,當即讓他的心碎了壹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