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4章 南巡於闐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待最後壹批三千戶奴隸入城,它乾城外的篷車營地,隨即撤去。
  貴霜王使領回等同於十二萬枚貴霜金幣的馬蹄金餅,拜別劉備。引車隊歸國。蟄伏西域使館整整壹個冬季的烏孫王使,便又急忙登門。言道,十余萬烏孫奴隸亦在路上,不出足月可達。
  劉備欣然點頭。
  從疏勒篡位王和得國庫中抄掠來的百萬枚各國金幣,還有許多奇珍異寶,早已搬入它乾貲庫。劉備之所以敢花錢如流水,正因有疏勒國庫撐腰托底。
  聽聞黃門令西行,且隨身只帶來擢升西域都護的詔書。劉備這便心領神會。命人著手預備給陛下的獻禮,好讓黃門令壹並帶回。
  陛下深諳商賈之道。命與劉備交厚的黃門令左豐,輕車快馬,趕來宣詔。便是行投石問路,待價而沽也。除去為官壹任的西域都護。許諾的王爵只聞其聲,卻不見下文。
  陛下這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啊……
  如前所說。時下衣食住行,皆與等級掛鉤。作為二十壹等爵最高的王爵,好處自然多多。封地日廣,儀制更高,權力更大。便是後宮人數亦突飛猛進,有顯著增長。
  今漢諸侯王,後宮名目見諸史籍的主要有:王妃、小妻、小夫人等。
  諸侯王後,稱:王妃。
  “後漢妾數無限別,乃制設正適,曰妃,取小夫人不得過四十人。”依律,諸侯王納妾的數量不得超過四十人。
  史載,梁節王劉暢有“小妻三十七人”,便合乎規定的數目。
  《漢書·景十三王傳》載,劉備先祖,中山靖王劉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余人。”
  滿打滿算,四十個小妻均攤下來。壹人也不過生了三子,而已。
  除此之外,諸侯王還擁有眾多的“禦婢”。
  “禦婢”,是比普通奴婢身份略高、比妾身份略低的壹種奴婢。盡管名義上是婢,但卻擁有特殊的身份地位。
  壹方面,禦婢常侍禦於諸侯王身側,是絕對的心腹之人。另壹方面,禦婢多與諸侯王有“夫妻之實”,很容易影響甚至左右‘王之決斷’。且壹旦生有子嗣,便可酌情升為小妻。待諸侯王薨,亦可解除奴婢身份,成為自由人。
  如夫人不敢想。安氏四姐妹最期盼的便是禦婢的身份。
  禦婢再往上,便是小妻,小夫人、如夫人。
  總歸是有了盼頭。
  光和五年,“春,正月,辛未,赦天下。”
  話說,自陛下登基以來,幾乎每年正月,皆要大赦天下。
  赦宥(yòu)制度,上古便有。
  漢代秦而興。既繼承了“大赦天下”的國制,亦汲取秦“急法不赦”二世亡國的血淚教訓。在“德主刑輔、無為慎刑”思想指導下,逐漸形成了壹套比較完備的赦免制度。
  包括:大赦、特赦、曲赦、減贖、赦徒等。
  作為緩和階級矛盾、發展生產、鞏固國防的有效手段。兩漢末期,逐漸形成了多赦、濫赦的政治慣例。僅大赦壹項,兩漢就多達壹百四十余次。平均算下來,三年便有壹大赦。於是大赦“遂為常法”。
  舉凡皇帝在踐柞、元服、立後、立儲、改元、郊祀、封禪、祀明堂、臨雍、立廟、巡狩、徙宮、定都、克捷、年豐、祥瑞、災異、勸農、飲酣、遇亂,等情形下,皆頒布過大赦。
  而且,大赦的範圍亦十分廣泛。除了大逆、誹謗、妖言惑眾、詛上、罔上、匿反等“大逆不道”而“不當得赦”外。幾乎所有的罪犯,“罪無輕重,皆赦除之”。便是殺人的重罪,亦可得免。烈女龐娥,便是例證。
  除非皇帝對某人深惡痛絕,下詔“遇赦不赦”。
  亦如前所說。蔡邕受宦官誣陷,上書自陳,因言辭激烈而惹惱陛下。陛下遂在下罪詔書中明確提及:“不得以赦令贖。”
  可想而知,“唯黨人不赦”,陛下對黨人該有多深惡痛絕。
  故而,說書人才說:大漢之赦,亦養大漢之風。
  殺人不過頭點地。更何況還有大赦。今年殺人入獄,明年便得赦而出。有何懼哉!
  什麽樣的人,可赦。什麽樣的人,又“不當得赦”。兩個字概括:道義。
  存義,便是提頭過鬧市,亦可得赦。無道,“遇赦不赦”。
  心存大義。故不禁弓弩,大漢亦聳立四百年。法有所限,俠義當頭。路見不平,總有俠肝義膽,拔刀相助。
  國無道。銷兵洗甲,百般禁忌,亦難久存。
  言歸正傳。
  得知十余萬烏孫奴隸,很快送到。為減輕長史府的財政壓力,劉備已命匠人趕往昆侖山北坡,搜尋於闐(tián)美玉礦脈。
  “於闐國,王治西城,去長安九千六百七十裏。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騎君、東西城長、譯長各壹人。東北至都護治所(烏壘)三千九百四十七裏,南與婼羌接,北與姑墨接。於闐之西,水皆西流,註西海;其東,水東流,註鹽澤(蒲昌海),河原出焉。多玉石。西通皮山三百八十裏。”
  於闐美玉,享有盛名。相傳早在上古時期,商王的宮殿便有用於闐美玉加工而成的諸多用具。楚國的王公貴胄更以玉器作為身份的象征。兩漢時,君子佩玉,已成風尚。鐘情於闐美玉,各路王侯均曾遣工匠萬裏迢迢,奔赴昆侖采玉。隨昆侖山下玉英大批輸往中原,於闐遂成絲路南道重鎮。
  於闐美玉,盛名日隆。
  正是借開采玉石帶來的豐厚利潤,於闐王才有雄厚資金,得以自行鑄幣。
  時下玉石開采,各方勢力雲集,規模參差不齊。加之撤罷長史府後,疏於管理。乃至私采、盜采泛濫。今絲路復通,西域已定。劉備便要將於闐美玉,收歸囊中。
  成為另壹項長史府名產。
  年前,便密遣繡衣吏喬裝入城。今已暗中查明,城中最大的玉石商人,姓秦。時人皆稱‘秦朱公’,身家巨富。
  劉備曾向拘彌王定興、於闐王安國詢問,手刃前於闐王的原拘彌國主簿秦牧的下落。兩國王皆搖頭不知。
  此事,劉備壹直耿耿於懷。
  得知盜采於闐美玉的大商人姓秦,頓時警惕。
  奈何為安置十余萬貴霜奴隸,壹直未能騰出手來。趁烏孫奴隸未到,這便引兵南巡。
  於闐王尉遲安國,知長史親赴,領文武百官,出城十裏相迎。
  “拜見長史。”於闐王路邊行禮。
  “拜見大王。”劉備下馬回禮。
  “得知長史親來,鄙國上下皆翹首以盼。”於闐王笑道。
  “大王日理萬機,卻為下官出城十裏。備,不勝感激。”劉備亦笑。
  “長史且隨我入城。請。”
  “請。”
  兩人這便攜手入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