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94章 此生足矣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洛陽,殖貨裏,輔漢大將軍府。
  自金水小市歸來,幕府右丞賈詡,便閉門謝客,撫琴自娛。
  琴聲時緩時急,忽快忽慢。先高亢入雲,又婉轉低沈。
  高雅之士撫琴,琴聲乃是心聲。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所謂知音難覓。
  伯牙,為晉國上大夫。鐘子期,壹山中樵夫耳。地位懸殊,可謂雲泥之別。然,二人傾心相交,遂成知己。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此,方可稱真情義也。
  古之賢者,公私分明。切莫將私情與公義,混為壹談。撫琴和治政,顯然是涇渭分明的兩碼事。若鐘子期以伯牙知音,而獲高位。此舉便是借聽琴,覓進身之階。內中暗雜利益訴求,動機不純。縱然高山流水,二人亦再無真情義可言。
  如先前所說。真·情、義,人生能各得壹份,足矣。
  余下,皆是利益。
  何為真情,三墩與公孫長姐。何為真義,劉備、關羽、張飛。
  後世權謀之術大行其道。壹切皆是利益。切勿再談情義。
  高山流水,李郭同舟,桃園結義。
  若滿腦子功利,斷難理解古人此舉。不必強求。
  『私欲無損公義。』公私分明,真豪傑。
  正如跟宦官們只談情義不談錢,便是耍流氓。後世,先利而益,再談感情。切記。利益是壹切的前提。切勿將私情、私欲、個人野望與家國大事,民族大義,混為壹談。
  閻行與賈詡,相伴日久。從未見才智絕頂,智機千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舉重若輕,風輕雲淡的賈文和,如此徘徊悱惻,百轉千回。
  閻行雖不敢稱知音。卻也粗通音律。自院中聆聽許久,這便立足廊下,隔窗問道:“右丞可有心事?”
  琴音忽止。須臾,賈詡言道:“彥明且入內室壹敘。”
  “喏。”
  示意繡衣吏謹守崗位,閻行推門入室,與賈詡相見。
  “不知右丞為何事心憂。”
  賈詡卻答非所問:“殖貨裏熙熙攘攘,利來利往。本以為獨我能置身事外。豈料,今利欲熏心,亦難獨善其身。”
  閻行又問:“敢問右丞所言之利,究竟是何物。”
  “天下。”賈詡語出,輕如鴻毛,卻字字重若千鈞。
  “如此重利,何人又能獨善其身。”閻行嘆道。
  賈詡忽問:“若,今漢國祚因我而斷,卻令主公壹統天下。以彥明所知,主公當如何?”
  閻行渾身壹凜,似有所悟:“主公,世之英傑也。若有悖天道倫常,必恥於獲取。”
  賈詡輕輕頷首:“彥明之意,我已盡知。”
  見賈詡不再言語,閻行亦知多說無益。靜坐片刻,便起身離去。輕輕合上室門。夜風壹吹,竟冷汗淋漓。
  西園,萬金堂,銷金窟。
  金碧輝煌,堆光如晝。
  自王美人香消玉殞,西邸便燈燭長明,徹夜未熄。
  陛下自斟自飲,落杯發問:“皇後如何?”
  梁下隱約有人低語:“壹切如常。”
  “大將軍如何?”
  “新募死士數千,充塞府中、城中各處,及洛陽八關。”
  “楊司徒如何?”
  “恐難長久。”
  “老大人如何?”
  “偶染小疾。”
  陛下輕輕舉杯,不再發問。
  大將軍何進,自薊王披喪送親,險屠滿門。壹戰破膽,從此夜驚。先前還有所顧忌。生死攸關,命懸壹線。今已全然不顧。大肆招募亡命之徒,充塞洛陽周邊。八關已盡入何進之手。洛陽城中,並無足夠兵馬制衡。壹旦有變,勤王大軍,將被八關所阻。假以時日,塵埃落定。便是薊王,亦鞭長莫及。
  “大將軍意欲何為。”陛下心念至此,忽靈光壹現:“來人。”
  “老奴在。”張讓趨步入內。
  “移駕永樂宮。”如今能為陛下解何氏外戚之困,唯有永樂董太後。作為處於下風的董氏外戚,與陛下有共同之利益訴求。
  永樂宮,偏殿。董太後背身而坐。懷抱貴子,輕哼童謠,哄其入睡。
  須臾,便有心腹宮女,入殿通稟:“稟太後。陛下儀仗,正往永樂宮而來。”
  “朕已知。”被人打斷河間舊國歌謠,董太後頗不耐煩。
  待宮人離去,董太後先將歌謠哼畢,這才起身將貴子放下。整理好衣裙,出偏殿,入正殿恭候陛下。
  母子相見。
  聽陛下道出心憂。
  董太後略作思量,這便冷笑道:“何氏外戚,囂張跋扈,橫行朝野。若再無掣肘,必出前朝舊事。主弱臣強。只需鴆酒壹杯,便可毒殺幼帝。再立傀儡新帝,易如反掌。”
  “母親所言……極是。”前大將軍梁冀,毒殺幼帝故事,陛下焉能不知。又焉能不深忌。陛下問道:“為今之計,該當如何。”
  知子莫若母。見陛下明知故問,董太後卻也不說破:“陛下深夜至此,正好避人耳目。何不密令驃騎將軍、執金吾、永樂少府,入宮相見。”
  此言正中下懷,陛下欣然點頭:“如此,甚好。”
  快馬出城,掩人耳目。直奔西郭函園。如今驃騎將軍、執金吾、永樂少府皆遷居園內。老司徒楊賜,亦暫居九阪塢,就近尋醫問藥。由薊國名醫,悉心診治。
  得陛下密召,三人不敢怠慢。星夜入宮相見。
  董驃騎得永樂少府楊彪推舉,覓得孔融等高士入府,如今亦知行倍增,隱有與大將軍何進分庭抗禮之勢。
  入宮前,長史孔融已有叮囑。且聽永樂少府楊彪如何對答。再見機行事,切莫失語君前。董重默記在心。
  果然,待陛下說完。
  永樂少府楊彪,起身奏報:“回稟陛下,若只心憂大將軍兵權,此事易耳。”
  “楊少府何不直言。”陛下大喜。
  “聞北軍有五校。陛下何不在西園另置八校,以分大將軍兵權。”
  “西園八校。”陛下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又搖頭:“天下初定,百廢待興。若此時募兵,耗費錢財,必受百官所阻。”
  董太後笑道:“陛下西邸賣官,年入數十億錢。單薊國本季獻費,足有六億三千萬。何不自籌軍資,募西園八校。”
  見陛下頗為意動,董太後又言道:“八校軍資,朕願認領其壹。”
  董重亦答曰:“回稟陛下,臣亦願認領壹校。”
  陛下聞言笑問:“驃騎將軍,亦頗有余財乎。”
  董重訕訕笑答:“五官中郎將麾下,有數千江東健勇,正可拿來充數。”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