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4章 掃榻以待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若只為剿滅白波、黑山二賊。陛下何須如此弄險。”言語之間,薊王劉備忽嗅到壹絲不同尋常。
  趙娥亦點頭:“陛下非雄主。黃巾亂時,置八關都邑,固守洛陽。今為平黑白二賊,竟不惜親身涉險。如王上所言,此事頗多不同尋常。”
  士異心中暗嘆,面色如常:“白波、黑山,遠非黃巾。陛下好大喜功,初置西園八校,又禦駕親征,欲旗開得勝,彪炳史冊,亦未可知也。”
  劉備卻搖頭:“王傅曾剿滅四徑黑山。楊氏城下,勇為先登,手刃敵酋三十有九。能從王傅手下死裏逃生者,皆是奸猾無比之宿賊。今立寨朝歌,背倚叢山,面陳大河。又聚攏黃巾余孽數十萬。白波、黑山,背山相靠,互為倚仗。二賊相加,或有百萬賊眾。比起黃巾最盛時,亦不遑多讓。但有風吹草動,便壹哄而散,遠遁密林。危機過後,重又聚攏到壹處。宿賊久已成寇,賊心不死,賊性難改。除去殺人越貨,已做不了旁事。深陷群狼環伺之地,陛下只身弄險。智者不為。”
  趙娥遂問道:“王上意欲何為。”
  “召王傅、橫海將軍,及八校,專開朝會。二位國相,薊都尹列席。”薊王壹聲令下。
  “喏。”左國令士異,遂傳王命。
  薊國八校:蕩寇、討虜,錦帆、樓船,破賊、揚武,鷹揚、折沖。
  各有營士二千五百,輔兵及營官二千五百,計四萬人。薊國八校,分屬薊國雙壁。其中,蕩寇、討虜,鷹揚、折沖,四校分屬護軍將軍,王傅黃忠。錦帆、樓船,破賊、揚武,四校分屬橫海將軍黃蓋。薊國雙壁麾下,亦各有壹營,共計五萬人。
  此外還有薊王從隴右募得,幕府精銳五萬人。正由幕府五校麾下司馬、假司馬,軍候、假候,統領,分駐各城大營。
  且與薊國八校,精兵、輔兵各占壹半不同。薊王百裏挑壹,從五百萬羌氐諸胡中募集的精銳,皆是實打實的精銳之師。換言之,返回薊國的五萬“西州兵”,皆是以壹當十之虎狼上士。無有輔兵,更無營官。日常皆由各曲抽調兵士,依次充任。
  入薊國後,王傅大刀闊斧,進行整編。輔兵、營官、機關兵車、糧草輜重,配備齊全。拆分成二十營,計十萬眾。平日仍由營中軍司馬、假司馬(仟戶),軍候、假候(伍伯),隊率(佰戶)、什長、伍長,等各級軍官統帥。戰時,可憑薊王軍令虎符調動。
  換言之。此次此刻,薊國內有駐軍,十五萬人。
  鎮守千裏國土,易如反掌。出兵剿滅白波、黑山,綽綽有余。
  此還未算,新遷入薊國的百萬三韓、二十萬高句麗、四十萬扶余族中,暫且被編入民兵部曲的數萬勇士。
  在完全不影響國運的前提下。薊王可輕而易舉,組建二十萬精銳大軍(請註意‘精銳’)。
  此,尚不包括高車十萬控弦之士,十萬三郡烏桓、南匈奴、鮮卑十四部精騎,五萬西域聯軍。及,虎踞洛陽函園的壹萬幕府精中之銳。
  幽州外有漠北沒鹿回部、漠南高車十二部,內有三郡烏桓、半島扶余屬國、南北沃沮;並州南匈奴、鮮卑十四部;涼州五百萬羌氐諸胡;冀州六國,與薊國暗中結盟。此四州,大半以薊王馬首是瞻。
  只需薊王壹聲令下。可在頃刻之間,齊聚“赤鹿焰角並三足金烏”,王旗之下。
  何後曾言,薊王坐擁四州之力。正是此因。
  即便如此,何後還漏算了西域都護府。
  究其原因。遙遠的綠洲,實在過於遙遠。非大漢十三州之土為其壹。涼州,朝廷都欲舍棄,更何況玉門之外的西域,為其二也。朝廷內外,除去薊王劉備,無人將西域乃至西涼,視為帝國核心利益。
  如前所說。帝國文明當以農耕為主,兼顧綠洲、遊牧、海島、乃至叢林,等諸多次生文明。
  時下。
  綠洲文明,最核心訴求。壹言蔽之,便是“陸上絲綢之路”。
  海島文明,最核心訴求。壹言蔽之,便是“海上絲綢之路”。
  綠洲作為沙漠孤島,與海上孤島,有極為類似的迫切生存所需。資源匱乏,自給能力不足。必須用貿易來交換,壹切所需。
  文明如何孕育。窺壹斑而知全豹。
  比如。
  有各城博士,問蒙學童子:待長成,何所為(長大了想幹什麽)?
  若是先前,童子答曰:或出仕,或從軍,或學醫、或學技。不壹而足。然,時下已有童子言道:待長成,當與三五好友,泛舟海上。
  此足可證明。航海文明正在薊國之中,悄然滋生,茁壯成長。
  文明的多樣性,會隨人、物的交流,不斷融合互補。終成壹體。
  言歸正傳。
  王宮正殿。薊國,雙壁、八校,左右國相,薊都尹,齊聚壹堂。
  “諸位以為如何?”薊王居高下問。
  薊都尹婁圭起身奏道:“陛下北巡,茲事體大。時下亦無皇命傳達。若陳兵國境,恐自取其禍。”
  此正是兩難之處。
  陛下北巡,壹切如常。既有重兵護佑,周遭又風平浪靜。百裏之內,並無蟊賊蹤跡。若此時薊國舉兵,究竟是護駕還是謀逆。事發萬壹,百口莫辯。
  故二位國相,亦如婁圭所想。
  “婁府君及二位國相,所言極是。”王傅言道:“然,茲事體大,不可不防。何不遣使國境,清理館舍,掃榻相迎。靜候陛下駕臨。”
  “王傅之言。正和孤意。”劉備欣然點頭,環視坐下,旋即笑道:“四弟、五弟。”
  “臣弟在。”新任鷹揚、折沖二校尉,齊齊出列。
  “命妳二人為使,各領麾下銳士,前往高陽國境,清掃館舍,恭候聖駕。”
  “喏!”太史慈,黃敘心領神會。
  解瀆亭今在蠡吾境內,屬河間國。
  先前薊王上表,求撤博陵郡。還舊縣與冀州三國,以為撫恤。
  河間分得蠡吾、博陵、饒陽三縣。安平國分得安平、南深澤二縣。中山國分得安國、安憙二縣。故此次中山國割前漢中山靖王陵地,北平縣於薊國,並無異議。
  壹進壹出,還賺壹縣之地。
  “(滱水)壹水枝分,東南流逕解瀆亭南,其水又東南流,入於滹沱。”
  “徐水出北平,東至高陽入於博(水),又東入滱水。”
  換言之,薊國水軍,沿薊國渠出掘鯉澱,駐紮於高陽博水大營。便可折入滱水,馳援解瀆亭。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