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55章 眾怒難犯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王匡在此!”
  音猶在耳。藏身看臺,冒充賓客的何府死士,如雨後之筍,接連冒出。
  手中所持,乃南陽仿造薊國“並發機關弩”。正是何苗,從陪都工坊運來。
  虎賁郎、西園衛,甚至阿閣之內,皆有何府死士潛伏。趁二犬相爭,遍體鱗傷,筋疲力竭之時。何府死士,背後壹擊。臺上、樓上,箭如雨下。
  西園衛、虎賁郎,背腹受敵,慘死壹地。
  虎賁中郎將王越與西園上軍校尉蹇碩,目光遙遙相碰,各自心領神會:“並肩禦敵!”
  “並肩禦敵!”壹息前還刀兵相向,妳死我活的敵我雙方。壹息後已各自背身,背靠背,抵擋看臺並阿閣,前後襲來的箭雨。
  叮!叮!叮!
  大平座上,新帝揮劍擋下並發連弩。大將軍何進,趁機逃出戰圈。
  阿閣之中,亦有武臣取陣亡虎賁郎兵器在手,與何府死士戰成壹團。
  “陛下!”張溫等重臣,亦發覺新帝身陷險境,冷不丁被壹支勁弩射穿肩膀。
  “何人行刺!”張溫怒發沖冠,不顧壹切撲向大平座。三公九卿,等壹眾文臣,遂蜂擁而出,為新帝以身擋箭。
  多人中箭倒地,百官仍前仆後繼。
  “眾卿……”新帝熱淚橫流。
  百官手挽手,組成人墻。將新帝層層護佑。外圍官吏不斷中箭,卻被左右同僚死死撐住,屹立不倒。
  大將軍何進,弄巧成拙。只手掩耳,心頭駭然。楞在當場。
  便在此時,四面八方,蹄聲如雷。
  但見壹將,殺奔入城。
  東障百川,力挽狂瀾。長刀壹指,身後如烏雲逆升又迎頭攢下。
  四面看臺,遍生荊棘。
  何府死士,萬箭穿身,再無活人。唯有藏身坐榻下的四方賓客,僥幸活命。
  “輔漢大將軍麾下,前軍校尉關羽在此,降者免死!”
  關羽所部,多鮮卑精騎,騎射俱佳。壹輪齊射殺盡看臺死士。遂縱馬入城,繞行鞠場。張弓搭箭,疾如火線流星。四面攢射,皆中咽喉要害。還有十八具裝羌騎,隨關羽沖上看臺,直撲阿閣而去。
  青龍偃月,斬鋼截鐵。碎屍壹地。
  重裝甲士,層層崩碎。血流成河。
  赤菟踏屍而上,馬速絲毫不減。搶在長矛排刺前,奮力躍空。刀光壹閃,斷首沖天。
  不及倒下的無頭屍,遂被十八羌騎亂刀劈碎。
  身前甲士被壹刀劈成兩半。迸射的血線,重打在臉頰,竟讓蹇碩眼冒金星。
  壹刀之威,恐怖如斯。
  “我等願降!”余下甲士,更是壹刀破膽。
  閻行領繡衣吏,射出飛龍爪。神兵天降,攻入阿閣。自上而下,逐層撲殺樓內死士。府掾王匡見事不可為,遂與何進破窗而逃。
  “我等願降!”阿閣內外,哭號四起。
  從插滿羽箭的屍堆下,艱難爬出。見敗局已定,趙忠趁機潛逃。
  渾身披血,抄近路直奔永樂宮。趕去與張讓等人匯合。
  剛剛踏上階梯。猛擡頭,只見張讓披頭散發,失魂落魄。猶如行屍走肉,又如提線木偶般,挪步下行。
  趙忠心頭壹沈,快步迎上:“事成乎?”
  連問數聲,張讓才緩緩回神。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見是趙忠,張讓稍有回魂:“事不濟,乃天亡我等也。”
  趙忠兩眼壹黑,仰面栽落時,卻被張讓壹把抓住:“陛下何在?”
  趙忠慘笑答曰:“人在阿閣鞠城,略有小傷,性命無礙。董太後又如何?”
  “投鼠忌器,不敢妄動。”張讓涕泗橫流:“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且去陛下面前領死,乞活全家性命。”
  “夷三族之重罪,還有何所忌!”趙忠頓足言道。
  “茲事體大,實不能說也!”張讓仰天長嚎,聲淚俱下。
  能將不可壹世的張讓,逼成如小兒夜啼。足見事大。
  趙忠猛然閉氣,掙紮許久,只喚來壹聲嘆息:“如此,妳我且束手就擒,坐等人頭落地。”
  見張讓猶慟哭不止。趙忠這便扶他並坐於階上。
  西邸,萬金堂。
  何後驚坐而起。
  下意識皺眉。爐中安神香氣,難掩刺鼻血腥。都說孕婦嗅覺很靈,總能聞到特殊氣味。何後亦不例外。
  “來人。”
  揚聲輕喚,卻萬籟俱靜。
  連喚三聲,忽聽廊下有人粗聲言道:“皇後且安睡,有俺張飛在此,無人能加害。”
  “有勞張校尉。”何後略作思量,這便捧腹安睡。
  千軍萬馬入夢中,壹夜無話。
  天將露白,廝殺漸止。
  如右丞賈詡所言。幕府五校,兵分數路。解鞠城之危,肅南北二宮,又將城中十常侍黨羽,並大將軍府上下,悉數緝拿。
  鞠城看客,死傷慘重。文武百官,無辜斃命。二宮兵荒馬亂,還有城中巨寇亂入西園,被猛張飛就地撲殺。
  洛陽百姓,後知後覺。
  待天光大亮。
  幕府精兵強將,護永安竇太後、永樂董太後、靈思何皇後,登臨阿閣。幸存百官及四方賓客,齊齊流淚下拜。
  無辜卷入壹場宮廷政變。累及身家性命,可想而知。群情是何等激憤。
  見新帝無恙,董太後終是暗自松了口氣。又急忙環顧左右。
  萬幸,三公九卿俱在。朝中重臣,多無大礙。然有不少郎官,死於非命。朝中本就人手不濟,如今不啻雪上加霜。
  四方看客,多半殞命。早在關羽所部齊射前,便慘遭連番屠戮。余下未死者,大多活到日升。僥幸活命者,十不存壹。尤其是宗室諸劉,洛陽貴胄,幾乎死絕。
  百蠻朝貢使、郡國上計吏,亦折損過半。此次兵禍,影響惡劣。若無交待,國祚危矣。
  追本溯源。始作俑者,便是新帝本人。
  有道是眾怒難犯。
  “陛下知錯否?”董太後流淚相問。
  新帝艱難開口:“知錯。”
  “事到如今,該當如何?”董太後又問。
  “累及朝之棟梁,險斷大漢國祚。二宮血流成河,皆因朕而起。朕當壹力承擔。”新帝答曰。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說完,董太後沖竇太後盈盈下拜:“太後以為,該當如何。”
  “陛下狂病難愈,不宜再為君。”竇太後輕聲答曰。
  董太後又轉視何後:“靈思皇後以為如何。”
  何後亦頷首:“妾,實無異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