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2章 因利制權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4

  荊州五業從事宋忠,奉命出使江東。
  宋忠,本就是南陽大儒。聲名稍次儒宗。小女宋婧,今季春闈,名列前十。授千石披香博士,兼領溫德署長。書報傳回,宋忠大宴賓客。鎮南將軍劉表親臨為賀。宋婧,知書達理,品貌俱佳。論家學淵源,可與孔融之女,皇英署長孔螢比肩。及笄之年,便領千石高俸。前途不可限量。
  更加,行走薊國後宮,侍奉君王身側。若有壹日,幸而得寵,聘入薊王家門。“壹人得道,雞犬升天”。宋氏壹門,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也。
  聞披香博士,領千石高俸。鎮南將軍劉表言:父秩豈不如女。於是乎,遂升五業從事,為比二千石秩。壹時,傳為佳話。
  南京建業,太初宮,神龍殿。
  “荊州從事宋忠,拜見王上。”時袁術上表,並橐臯、濡須、浚遒,成德,合肥五縣。立合肥王國。故合肥侯,今為合肥王。
  “從事免禮。”合肥侯,自不以為意。叔侄三人,各自稱帝。荊州牧劉表,心向甄都。不遵合肥侯為帝,亦是人臣之禮。
  稱帝之前,董侯為勃海王。去位之後,史侯為弘農王。故約定俗成,三家使節,皆尊另外二家“王上”。而不稱“陛下”。
  “謝王上。”五業從事宋忠,稱謝落座。
  “從事,所為何來。”合肥侯,居高笑問。
  建業龍盤虎踞,合肥侯坐領江東。汝南袁氏,並過江群雄,鼎力相助。江東宗賊,舉家來投,洗凈汙名。薊王鑿穿四瀆八流,內外循環水路,更助江東繁盛。叔侄三人,孰強孰弱,壹目了然。否則,史侯、董侯,又豈會結兄弟之盟。終歸,唇亡齒寒。
  “乃為二家,休卒罷兵。”宋忠上呈劉表手書。
  “劉鎮南之意,朕已盡知。”合肥侯,過目言道:“然,大將軍將兵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曰‘兵者,國之大事’,不可強為。”
  “王上所言是也。”宋忠奉命而來,早有說詞:“九州幅裂,天下三分。是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利而制權也’。”
  “好壹個,‘因利制權’。”合肥侯笑贊。
  謂“因利制權”。乃指,因時因事而變。如孫子所言,“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便是所謂“用兵如神”。
  “甄都端午之亂,權臣、外戚,斷難兩全。今王上大軍,出戰荊南。江東守備空虛。二虎過江,王上危矣。”
  “何來二虎?”合肥侯必有此問。
  “青州孫堅,徐州呂布。”宋忠直言相告。
  “如從事所言。端午之亂,斷難茍全。甄都再起,刀兵之禍。青、徐二州,必生內亂。又豈過江東。”
  “‘兵者,詭道也’。”宋忠壹語中的。
  “哦?”所謂,“不怕壹萬,就怕萬壹”。見宋忠雖意猶未盡,然言之鑿鑿。合肥侯,豈不心疑。荊襄八郡,南北各半。荊州牧劉表,彼時,雖心向甄都,卻與漢中史侯,往來甚密。全力重築,鄧樊二城,不遺余力,疏通漢水。又壹力促成,兄弟之盟。
  莫非,關東群雄,已有所謀。
  心念至此,合肥侯亦不敢大意。
  若孫堅、呂布,暗結聯盟。飛雲過江,奇襲建業。江東危矣。
  “若罷兵休卒,又當如何。”合肥侯當有此問。
  “獻米百萬斛,不與二虎(同)謀。”宋忠擲地有聲。
  “可。”合肥侯當機立斷。待百萬斛米交割。便傳命大將軍袁紹,班師回朝。以備二虎過江。
  交換盟約,宋忠功成。合肥侯遂命人,禮送江北。
  知二虎過江,奇襲建業。袁紹亦知事大。雖有小勝,卻不足以吞並荊南。留偏師扼守要津,袁紹遂引軍還。護南蠻校尉劉磐,光復數縣,上表告捷。
  此戰,袁紹看似無功,卻絕非徒勞。立砦要津,深入腹地。且沿途道路,多行修繕。攻取數縣,亦伏細作,籠絡民心,收歸己用。待再起大軍,必事半功倍。
  謂“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吞並荊南,絕非壹日之功。再加,荊州牧劉表,遣使過江,獻米百萬斛以求和。袁紹足可交待。
  袁紹並群雄,皆以為。江東雖有,十萬大軍。然或久疏戰陣,或初出茅廬。令行禁止,尚不能協同。何況,攻城拔寨。此戰,於磨礪兵鋒,亦有大利。待卷土重來,當勢如破竹,可壹戰而定之。
  來時,氣勢如虹。歸時,意氣風發。袁紹攜群雄,矗立舟頭。指點江山,好不快意。
  合肥侯攜百官,石城相迎。
  犒賞三軍,歡聲雷動。據土人雄,實至名歸。
  楚都壽春,車騎大將軍兼揚州牧,袁術府。
  將合肥侯書信,遍示重臣。
  袁術揚眉問道:“二虎過江?”
  “建業空虛,不可不防。”新任軍師中郎將,主簿閻象進言。
  話說,自以壹敵四,滅長塗二龍。袁術名聲大噪。穩居六雄之列。名正言順,故能禮賢下士。戰後犒賞有功。主簿閻象,為淮南智囊,獨居首功。故,擢升軍師中郎將,與徐州陳宮比同。
  余下如長史楊弘,別駕韓胤,大將張勛、紀靈。勇將橋蕤、張勛、樂就、李豐、梁綱等,皆有晉升。其中大功者,更兼領壹郡之守。君臣同心,上下勠力。畢竟,同生共死,血戰壽春。可比袁紹,磨礪新軍。
  江東諸郡,糧草輜重,源源不斷,運抵壽春。
  內外環渠,修繕壹新。側畔沈舟,亦打撈上岸。日有軍船下水,充填淮南水軍。更兼翥鳳首艦之利。淮南水軍,猶在兗、青二州之上。
  曹孟德迎孫文臺,入主青州,正因袁術勢大。欲合二家之力,共抗二袁之心,不言自明。
  “軍師所言是也。”袁術從諫如流,轉而又問:“二虎擊淮,可乎?”
  “大將軍明見。淮南,亦不可不防。”閻象不稱“明公”,而尊大將軍。亦是投袁術之所好也。
  “傳命張勛、紀靈,依計行事。”袁術壹聲令下。
  “喏。”群臣異口同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