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56章 過人之量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天子不欲,故王允不強為。
  便是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王允乃社稷純臣。亂世之中,以身作則,尤為可貴。如此,左右人等,更應護其周全,斷不可為奸人所害。
  此時,不其侯伏完,更加堅定,引徐州四相,並呂布車騎營,為外援。有備無患。
  心念至此。不其侯伏完,遂斟酌言道:“呂車騎,前為衛將軍所驅,今屯兵小沛。為求自保,與四國相陰結盟約。覬覦陶謙州土,亦是常情使然。”
  王允又問:“諸君可知,衛將軍曹操,疏外之意。”
  “莫非,別有圖謀。”圖謀被曹孟德揭破,伏完焉能無恨。
  尚書令桓典答曰:“曹孟德知,明公不知。”
  “然也。”王允笑道:“世人皆知,王蓋乃我長子。若知四國相,圖謀徐州,常人必疑乃出老夫之意。如何敢上疏直言。”
  “必出荀彧。”伏完言道。
  王允輕輕頷首:“‘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潁川荀彧,王佐之器’。‘程昱有謀,能斷大事’。此二賢,甘為所用。足見衛將軍,必有‘過人之量’。”
  “明公,明見。”桓典拜服。
  王允已有定計:“先前易相奪國,乃為除淮泗諸王之禍。今,陳王寵竊據國璽,假意勸進。實則以退為進,必有稱帝野心。聞先帝初,淮泗諸國,曾共祭天神,陰結聯盟。更加淮泗諸國,橫亙徐豫。若隨陳王自立,關東不保。車騎營裨將張超,仍駐陳國境內。傳令張超,速歸小沛就食。”
  “張超乃張邈之弟。雖有聲名,然數千兵馬,不足為慮。歸營小沛,明公何意?”伏完不解。
  王允答曰:“興師動眾,令其自相驚擾,不敢妄動也。”
  謂“敲山震虎,打草驚蛇”之計也。
  王允此計高妙。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正如伏完所言。張超區區數千兵馬,何必勞駕太師敕令。
  所謂反常則妖。王太師大張旗鼓,避實擊虛,隔山打牛。心懷叵測者,猶如杯弓蛇影。不明就裏,亦不知王允所知。穩妥起見,必行蟄伏,不敢輕舉妄動。
  且王太師,越過車騎將軍呂布,號令張超。此舉,亦非同尋常。畢竟尊卑有序。
  種種跡象。
  即便呂布,渾然不知。身旁陳宮,焉不驚覺。
  壹言蔽之。不痛不癢,點醒陳宮:爾等所圖,老夫已盡知。
  且為王蓋、呂布等人,留足顏面。“亡羊補牢,猶未遲也”。速懸崖勒馬,切莫壹意孤行。
  楚都壽春。
  內外環渠,濃煙滾滾,余火未熄。渠中水砦、舟橋、鬥艦、走舸。悉數焚毀。
  青州牧劉岱翥鳳艦隊,所轄機關鬥艦,正順下環渠,欲效曹孟德,火燒壽春。
  日前,袁術二路兵分,精兵盡出。上攻江夏,下擊廣陵。不料趁江淮空虛。後將軍兼領青州牧劉岱,並奮武將軍公孫瓚,合兵壹處,奇襲壽春。
  袁術欺劉岱徒有虛名,公孫瓚籍籍無名。命留守水軍出迎。不料全軍覆沒,壹擊即潰。
  眼看攻城在即。
  袁術怒從心起:“來人。”
  “在。”便有心腹上前。
  “城頭置湯鑊,以烹劉正禮(劉繇)。命兵士高喊:劉公山(劉岱)若不退兵,且來分壹杯羹。”袁術怒道。
  “喏!”
  須臾,前揚州牧劉繇被五花大綁,押上城頭。眾目睽睽,扔進湯鑊。
  城頭兵卒,舉火高叫。
  劉公山退兵之聲,此起彼伏。
  翥鳳爵室,劉岱面色鐵青。謂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況俘虜乎。更何況,“刑不上大夫”。劉繇乃出宗室,素有聲望,“藻厲名行,好尚臧否”。又曾為壹州之牧,自當善待,焉能施以酷刑。
  不料袁術,竟無恥之極。為求自保,無所不用其極。
  然壹母同胞,焉能見死不救。
  劉岱切齒言道:“退兵!”
  俯瞰翥鳳鬥艦,繞出環渠。袁術聳肩大笑。遙指鑊中劉繇,言道:“好壹雙,長塗二龍!”
  鑊中劉繇,驚怖莫名。險性命不保,更加英名盡毀。心中悲憤,可想而知。
  眺望翥鳳無蹤,袁術嗤鼻壹笑:“無膽鼠輩!”
  是夜,袁術攜美妾,榻上酣睡。
  忽聞殺聲四起。
  便有心腹家將,軒下急報:“大事不好,敵將襲城!”
  “何人偷襲!”袁術拔劍而起,胡亂披衣。
  “奮武將軍公孫瓚。”家將答曰。
  “形勢如何。”
  家將答曰:“甕城已破。”
  “好壹個,白馬公孫。”袁術捉刀在手:“傳令,死戰!”
  “喏!”
  待袁術領兵來援。北門廝殺正酣。守城二將,正是雷薄、陳蘭。二人皆豪勇之輩。公孫瓚數次攻上城頭,皆被二人殺退。
  “將軍小心。”見袁術不避鋒矢,登城督戰。守軍士氣大振。
  “無礙。”流失冷箭,被袁術揮刀擊飛。袁術,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舉孝廉,為長水校尉。身手不弱,亦有膽量。
  時群雄環伺,敢率眾渡江,竊據淮南,亂戰之地。不可小覷。
  話說。董卓壯年,亦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可比袁術此時。心高氣傲,滿腔抱負。待年老體衰,心氣全無。亦如董卓築郿塢,公孫瓚造易京。袁公路,築淮南雄城自守,彼時已是冢中枯骨。
  或有人言。二袁,色厲內茬,誌大才疏。並無真才實學,算不得雄傑。然天時、地利、人和。譬如韓馥讓冀州,孫堅附袁術。四世三公,出身名門,人望亦可稱雄。
  激戰壹夜。天明收兵。
  公孫瓚擊毀甕城,卻未能奪下城門。
  袁術矗立譙樓,壹夜未眠。麾下將士,渾身浴血,筋疲力竭。
  “拜見將軍。”壹眾僚屬,齊來拜見。
  “諸位免禮,且與我同食。”袁術笑道。
  群僚入座。
  謂寢不言,食不語。見袁術,津津有味,從容自若。群僚亦各自心安。
  風卷殘雲,飽食壹餐。
  袁術這才言道:“白馬公孫,不愧玄德同門。”
  “昨日劉岱兵退,必是虛實之計也。”主簿閻象言道。
  袁術笑言:“劉公山,知我必烹其兄,故引軍詐退,擾我軍心。白馬公孫,趁我不備,城下偷襲。”
  長史楊弘進言道:“甕城已破,環渠被奪。且偏將軍等,皆領兵在外。城中守軍,不足三千。恐難力敵。”
  偷看袁術面色,別駕韓胤,亦小心勸道:“將軍,當遷州治,避其鋒芒。”
  袁術不置可否。笑問阜陵王相,名士許劭:“許相,以為如何?”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