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历史军事

炊烟四起,黄狗乱吠,顺着夕阳的余晖,将目光洒向院中那丛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007章 三家解兵

刘备的日常 by 熏香如风

2021-11-6 18:53

  “明公毋需多虑。”荀彧一语带过:“稳守上林,以观时局。卑下,自有计较。”
  “也好。”荀彧锦囊,竟能料定蓟王出兵,曹操自当言听计从。
  西郭大将军府,霞楼。
  功亏一篑,董重心中挫败,可想而知。
  十二城门余烬未熄。洛阳四门洞开。然函园八校,兵车障道。将南北二宫隔离。北军大营,亦在其中。营中情形如何,董重自也无从得知。
  先前,“悉诛凉州人”之声,不绝于道。今凉州诸将,奉董重之命,兴兵清君侧。若王允、吕布未死,大将军危矣。
  “情势如何?”见心腹登楼,董重忙问。
  “卫将军等兵围云台,尚未能攻取,华雄引王骑至矣。如今陛下并王允、吕布等人,皆潜行出宫,不知下落。袁绍引兵据东郭粟市。猛虎孙坚立营西园。卫将军……”
  “张济如何?”董重追问。
  “卫将军等人,悉数解兵,自囚北军营内。”心腹不敢隐瞒。
  “吾命休矣。”董重天旋地转,颓然坐地。
  “大将军切莫丧气。”便有幕僚劝道:“蓟王既为‘三家解兵’。必不会偏颇,有失公允。”
  “先生所言极是。”董重幡然醒悟,又忽然一愣:“何来三家?”
  不料情急失语。幕僚灵机一动:“大将军、‘三赟臣’、并关东群雄,此三家也。”
  “原来如此。”董重不疑有他。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蓟王终归亲疏有别。洛阳之事,众说纷纭。各有道理。若非三赟臣逼迫太甚,又至二公冤死狱中。西凉诸将,岂能兴兵清君侧。
  更何况,二宫太皇便在蓟王宫中。且董重素与蓟王交厚。料想,必不会杀害。
  心念至此,董重稍得心安:“事已至此,当如何转圜。”
  幕僚小心答曰:“诸事未明,静观其变。”
  “也罢。”董重亦束手无策。
  西凉兵乱,牵扯甚广。且攻打禁中,兵谏天子,若论其罪,当夷三族。兹事体大,众人不敢擅断。先令各自解兵归营,再交蓟王定夺。
  蓟王远在北国,尚未动身。先命閣下主记蒋干,并太傅杨彪,及三公九卿,宗室诸刘作陪。车入各营,询问详情。
  本以为乃大将军董重并太师王允,权臣内斗,才被关东有机可乘。不料细问之下,张济等人竟言,乃奉史侯之命,行兵谏。(迫)使董侯禅位。
  再入粟市,问袁绍。
  袁绍取合肥侯敕令示之。辩称,君命难违。
  看似关东并关西,地域之争。岂料,竟有前后三位帝王,裹挟其中。
  蒋干不敢怠慢。逐条陈列,如实上报。且看蓟王如何定夺。
  不等六百里送至北宫瑞麟阁。洛阳朝野,已议论纷纷。
  蒋干入营时,太傅杨彪,并三公九卿俱在。一传十,十传百。各执一词,皆为人所知。
  大将军董重,与西凉诸将,并非一丘之貉。西凉诸将,假大将军之名,实为兵谏天子,禅位与史侯。只因董侯乃贼臣所立,来路不正,大位不稳。不足以续国祚,延社稷。
  满城哗然。饶是大将军本人,亦目瞪口呆。
  看似荒唐,一派胡言。然细思极恐。若非史侯继位,封赏有功,大赦天下。西凉诸将,如何幸免。料想,事成之后,必为董重所弃。大将军行卸磨杀驴。既得偿所愿,又除后患。可谓一石二鸟。
  不料“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西凉诸将,早寻着下家,留好后路。只需事成,必反杀董重,迎史侯重登帝位。
  叔侄之争,背后多端算计,阴谋诡计。若非蓟王及时出手,解三家之兵。无论孰胜孰负,恐再难大白于天下。
  为争帝位,无所不用其极。不惜同室操戈,殃及无辜。对叔侄二人,天下厌恶之心,可想而知。便是无数今汉忠臣,亦难免意冷心灰。
  一言蔽之。恶劣之至,丑陋之极。
  难怪。桓灵以来,心有洁癖之处士,宁愿远遁山林,空老林泉,亦不愿污染,此生清白之身。
  回看鞠城兵乱,南阳大水。再观今日之恶犬相争,叔侄二人,不分伯仲。
  天时地利,荡然无存。时至今日,所剩无几之二百年人望所积,亦消耗殆尽。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大汉耿烈之风,雄浑之气,明示万里,否极泰来。岂容尔等鼠辈,蝇营狗苟,狗苟蝇营。
  稍后。蓟王欲易县为京,立麟子为帝,甚嚣尘上。
  东郭马市,胡姬酒肆。
  长信少府王斌,如约而至。
  推门视之。房内一人,正负手而立。
  闻声回身。清秀通雅,君子之风。
  然王斌绞尽脑汁,亦不知“故人”何来。
  “豫州主簿荀彧,拜见少府。”
  王斌恍如隔世:“可是守宫令?”守宫令,官名。今汉置,属少府,掌管御用文具、尚书台财物、封泥等。秩六百石。有丞一人。灵帝曾以其监修渠道。原任用士人,桓帝时,亦曾以小黄门充任。
  荀彧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投入曹操麾下。二人乃是旧识。
  “一别多年,少府无恙否?”荀彧笑道。
  王斌慨叹:“如文若所见,悲喜自知,苦乐参半。”
  “请入席一叙。”
  “请。”彼时王美人尚未母凭子贵。王斌亦是刀笔小吏。时过境迁,旧友相见,如何能不令人慨叹。
  宾主落座,先满饮此杯。
  王斌落杯相问:“文若,所为何来?”
  “乃为天下兴亡而来。”荀彧如实作答。
  王斌轻轻颔首:“莫非,乃代主相约。”
  “然也。”
  “曹兖州,何所言?”王斌不置可否。
  不料荀彧振聋发聩:“明公欲奉天子,诏讨不臣。”
  骤闻此豪言壮语。王斌略有失神。
  须臾,这才正色相问:“曹兖州,不过一州之地,数万兵丁。然洛阳周遭,陈兵二十万余。敢问文若,如何奉天子。又如何,讨不臣。”
  “洛阳困守八关,已成四战之地。内忧外患,气数将尽。”荀彧言道:“明公欲迎陛下,入兖州,定立新都。”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