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國之君

吾誰與歸

歷史軍事

  正統十四年,朱祁鈺在皇位上大夢初醒,睜開了眼睛。   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三十二章 海上唯壹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爹

朕就是亡國之君 by 吾誰與歸

2023-7-15 23:36

  舊港的梅州李氏李成文在松江府的日子過得非常滋潤,暈船的顛簸讓李成文瘦了近二十斤,剛上岸的李成文完全沒有了風流倜儻,只有疲憊和狼吞虎咽,頤養了十多天的李成文才慢慢恢復了他本來的模樣,謙謙君子。
  對於李成文而言,大明的壹切都是非常新奇的,身體稍微好了些,他就讓自己的侄子和養子,推著自己在松江府四處轉悠,幾乎沒有任何的阻礙的參觀了大明的海事堂、匠城、市舶司、萬國城、織造局、造船廠、煉油廠、水廠、官鋪等等。
  李成文覺得自己就像是個鄉下人進了城壹樣,看什麽都新奇,琳瑯滿目。
  李成文對著自己的侄子和養子說道:“大明不愧是天朝上國,我哥還是太保守了,他對我說的那些大明種種,不及眼前萬分之壹。”
  “孟子雲: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
  “孟子從範邑至齊國都城臨淄,見到了齊王的兒子,才說了這番話,地位改變了氣度,奉養改變了體質,齊王的兒子也是人的兒子,卻如此器宇軒昂,可見地位的重要性。”
  “魯國的國君到齊國拜訪,齊國的臣子便問孟子,為何魯國的國君不是我國的君主,可是說話的語氣和齊王極為相似,行為舉止,言談風度皆如是。孟子說,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地位相同。”
  “妳們倆,比我和哥哥,更有福氣,做壹個大明人是有福氣的,生於番國,長於上朝,這是壹種榮幸。”
  在李成武的描述中,大明的確富有而繁華,但是始終少了壹些天朝上國的大氣,不是李成武描述有什麽問題,因為李成武到大明的幾次,都是在正統年間,彼時民生雕零,生民苦楚,李成武能看出什麽天朝上國的大氣才是咄咄怪事。
  “敢問老翁,這豬肉價幾何?”李成文看到的不僅僅是大明的雍容華貴,民為邦本,以民為重,民生二字才是國之根本。
  賣肉的屠戶,悶聲悶氣的回答著:“十六文壹斤。”
  “哦,那這是何物?”李成文看著旁邊堆積的肉,有些奇怪的問道。
  “下水,陛下南巡至松江府,就是從我這攤子上買的下水釣蝦,來多少?”屠戶轉動著手中的刀,看著李成文笑著說道:“妳這等貴人,還到這等腥廝之所買肉?”
  屠戶開門做生意,見的人多了,就李成文的模樣,顯然是貴人,到他這肉脯裏來,顯得不倫不類,格格不入,買肉這事,大抵都是庖廚小廝,這顯然就不是來買肉的,耽誤做生意的都是惡客,屠戶並沒有發脾氣,惡客歸惡客,可這是貴人。
  “肋排切這麽些,再來半斤下水。”李成文示意侄子付錢,而李成文的侄子拿出來的是銀錠,不是通寶,更不是銀幣。
  屠戶哈哈大笑了起來,切好了肉,翻箱倒櫃的找出了曾經的小秤和銀剪,用力的拍了拍,小秤上的灰塵,開始給李成文找零。
  “好久都沒用了,便手生了,妳且瞧好,未曾缺您分毫。”屠戶從銀裸子身上剪下了小小塊,看著這壹小塊銀裸子,屠戶更是搖了搖頭,然後隨手扔到了抽屜裏。
  屠戶再打量了壹番李成文笑著問道:“南洋人?”
  “口音很重嗎?”李成文罕見的漏了怯,眼神有些閃躲,李成文此時的心情,大抵正應征了那首詩,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屠戶將肉和找零遞了過去,笑著說道:“並不是,妳這壹開口我還不敢確認,直到妳拿出了銀錠,大明眼下已經無人用這銀錠了。”
  “那便好。”李成文松了壹口氣,繼續在這大明的市集開始轉悠。
  李成文四處詢價,也不覺得枯燥,松江府的米價壹石約三錢銀、五斤大的鮮魚壹尾九十八文、川毫筆壹支五十四文、徽墨壹錠五十文、鐵鍋壹口兩錢五分銀、鐵勺壹柄三十六文、甜水壹桶兩文、煤精壹斤七文……
  李成文逛完了集市,看著侄子和養子提著大兜小兜的貨物,回到了會同館,李成文就開始寫寫畫畫,隨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到了題本之中。
  不過數日李成文就要北上,按大明禮法,李成文拜見了大明松江府巡撫李賓言。
  李成文是見過李賓言的,不過只見過壹把椅子,大明番都指揮唐興帶著的那把。
  李賓言聽聞唐興整出來的事兒,椅子下西洋、松江巡撫李賓言的寶藏等等花活,就是不住的搖頭,這個唐興總是給他很多的驚喜。
  松江巡撫李賓言的寶藏,更是李賓言第壹次聽聞,說是大明朝出了個大貪官,任松江巡撫貪腐鉅萬,這下了西洋生怕大明朝廷追繳,就四處藏寶。
  李賓言嘴角抽動了壹下,反復告誡自己要斯文。
  唐興之前在交趾欠了壹筆風流債,便是那安南國舊黎朝的戶部尚書丁烈的女兒,當時黎宜民敗北,黎思誠正在和大明商議歸化之事,為了搞情報,唐興撩了丁烈的女兒,陛下說不讓用美人計,可沒說不讓用美男計,唐興那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氣質,對涉世未深的少女,殺傷力十足。
  唐興本來是逢場作戲並未當真,奈何丁烈的女兒入了戲,尋到了大明,指名道姓要找李賓言。
  唐興在交趾活動,壹直用的李賓言的姓名,人家小女子到大明尋人,李賓言這貨不對板,自然知道是唐興搞的鬼,弄的李賓言壹陣手忙腳亂。
  李賓言這輩子,出海最遠也就到過雞籠島、澎湖,連呂宋都沒去過,可是這大海大洋之上,到處都是他的傳說,到了大明的番人商賈,聽聞李賓言的名字,反應各異。
  哪壹天唐興給李賓言整個血手人屠的外號出來,李賓言都絲毫不意外。
  “李巡撫,學生有些疑惑,還請李巡撫解惑。”李成文到大明的理由是學習,自稱學生是沒什麽問題的。
  李成文將自己的見聞記錄了下來,便將自己的筆記遞了出去,疑惑的問道:“學生疑惑,居上國而養氣,大明如此宜居,鬥升小民安居樂業,大明開海大計,誰還願意出海去?是我,我要賴在大明不肯出去。”
  李賓言翻看了下李成文的筆記,笑著說道:“妳是南洋大戶,舊港宣慰使生怕妳在大明受苦,來的時候兩艘三桅大船隨行,僅金銀之物就帶了十數萬兩,妳買這些東西,連壹錠銀都沒花銷出去,自然覺得不貴,可是對百姓而言,還是貴了些。”
  “《中庸》曰:體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
  “是學生管中窺豹了,謝李巡撫教誨。”李成文壹楞,立刻明白了自己的問題,他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他哥向來不薄待他,相比較南洋,這些物品的確便宜了許多,可是對大明百姓而言,還是顯得昂貴。
  他去買個肉,屠戶都知道他是貴人履賤地。
  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
  李賓言搖頭說道:“這還是襄王殿下設立官鋪供給之後,平抑物價,若是再早到幾年,妳買的這些,價格還要貴上三成不止。”
  若是把官鋪的設立以及官鋪與農莊法的關系講清楚,李賓言今天什麽都不要做了,他並沒有展開細說,而是讓李成文抓緊時間前往京師,到了京師,入了國子監,慢慢學、慢慢看就是了。
  次日李成文啟程,壹路向北,在景泰十壹年臘月入京,沐浴更衣後在講武堂覲見了陛下。
  “臣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謝陛下隆恩。”李成文頗為感激的見禮,他身體有恙,若是行三拜五叩大禮,著實是滑稽,可是覲見之時,陛下特意下旨,讓他不用跪拜,給了他體面。
  李成文沒整什麽幺蛾子,火速入明,他自己給了他自己體面,朱祁鈺自然樂意給他體面。
  “免禮。”朱祁鈺打量了下李成文的模樣,天下的哥哥不都是稽戾王那麽不著調,李成武就把李成文奉養的很好,很有禮數,舉止投足都很得體。
  朱祁鈺笑著說道:“於少保贏了朕兩次,南洋僑民是否仍有恭順之心,於少保贏了,陳壽延也好,妳李氏二兄弟也好,都沒有讓朕難做,也沒有讓大明難做,很好,朕心甚慰。”
  李成文趕忙說道:“陛下寬厚,臣等若是不知天命,人神共棄。”
  大明在南洋立規矩,事事都想的是僑民生計,大明皇帝如此恩厚,若是他們這些豪奢戶還不恭順,就太不識擡舉了,非要等到被堅船利炮轟的找不到北才肯聽話,大明頂多損些顏面,可他們這些豪奢戶丟的可是命。
  說到底,陳壽延、劉天和、李氏二兄弟這些南洋僑民裏的遮奢戶這麽恭順,還是大明南下西洋遮天蔽日的艦隊的炮管子指著他們,這海上哪有那麽多的禮法,說滅了妳,也就滅了,也沒人會去計較,更沒有人會為他們說話。
  朝堂的明公會為了萬裏之外八竿子打不著的僑民,跟皇帝說什麽仁恕之道嗎?
  皇帝在大明四方之地處置遮奢豪戶,得講證據、得講禮法,否則朝臣們就會舉著虐這個字上諫。
  可是到了南洋,那還不是誰的船多、船大、炮多,誰說了算?
  海上向來是沒有任何規矩可言,唯壹的規矩就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爹。
  陳壽延並不是壹開始就那麽恭順,還借著張士誠舊部的名頭聚攏人心,可是當海寧號的黑龍炮指著他的時候,他立刻就恭順了起來。
  什麽張士誠?沒聽說過,我們陳倫坡陳氏,可是大明的鷹犬走狗!
  “陛下,家兄讓臣帶了些禮物,都在船上,臣先入了京,禮物都在路上。”李成文頗為恭敬的說道,那兩艘船的財貨都是李成武給大明皇帝的獻禮,其實就是拿錢開路,希望皇帝能看在弟弟身體有恙的情況下不要過於薄待。
  李成武身在海外,他對皇帝的了解,大概還停留在壹千兩銀子跟大珰王振吃飯的刻板印象裏。
  朱祁鈺壹樂,論有錢,整個大明,整個天下,誰有他這個大明皇帝有錢,國帑都得到他的內帑去拆借,他笑著說道:“妳自己留著吧,朕不缺妳那點,妳們獻上來,朕再賞賜,折騰壹遍,變成了禦賜之物,妳還不好處置,李成文,妳在大明無親無故,以後用錢的地方還很多。”
  “既然來了,朕便不會薄待。”
  大明皇帝說話算話,金口玉言,從堺港至慢八撒,從蝦夷島到君士坦丁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朱祁鈺和李成文聊了幾句南洋趣事,這李成文的確和奏疏上所言,見識非凡,其才學在南洋的確是出類拔萃,可在大明,只能說是壹般。
  朱祁鈺笑著說道:“舊港宣慰司復設,諸多官廠復立,妳和妳哥在舊港所做之事,唐指揮俱實奏稟,妳們兩兄弟做的不錯,明歲,妳和李成武的長子,便入國子監就學。”
  因為年齡的差距,李成文和李成武的長子差不多大。
  既然打著仰慕大明文化之盛的名頭而來,把質子的身份遮掩,那便遮掩到底,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謝陛下隆恩。”李成文選擇了告退,心裏的壹塊大石頭落了地,果然和唐指揮說的那樣,陛下講話非常直接。
  李成文的感覺沒有錯,他瘦弱的肩膀上,的確扛著整個南洋僑民的希望,他的表現,直接影響到了大明皇帝、朝廷、百官對僑民的態度。
  幸好,李成文沒做錯。
  相比較琉球國王尚泰久、韃靼可汗脫脫不花和他的兩個兒子、安南國王黎思誠,三佛齊國王李成文的待遇就好得多,李成文住在京師,其他幾位住在天津衛的四夷館。
  李成文是地地道道的大明人,他的父親在永樂年間從電白港至宋桑港投奔梁道明。
  “都是大明開海的急先鋒啊。”朱祁鈺看著李成文的背影笑著說道。
  大明生產力在朱祁鈺壹腳踹開了蒸汽的大門之後,正在以壹種朱祁鈺都看不懂的速度飛快增長,生產過剩的問題,第壹次以奏疏的形式,出現在了朱祁鈺的案前,這麽多的流動資財,自然要有市場去傾銷。
  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速培養完整的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消費意願、促進內循環是壹個方向,培養成熟穩定的海外市場、高效率的利用海外貿易紓困大明過剩流動資財,也是壹個方向。
  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的發展是極其不均衡的,國內市場如果是壹百,那麽此時景泰十壹年年末的海外市場就只有壹。
  大明是不折不扣的天朝上國,無論是經濟、文化、政治、軍事,都是獨壹檔的存在,作為世界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在踹開了工業革命的大門之後,如何調節各階級之間的利益沖突和矛盾,對大明而言是個新的挑戰。
  在大明從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蛻變的過程中,朱祁鈺作為皇帝,要團結壹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破這道枷鎖。
  開拓海外市場,李成武、李成文、陳壽延、劉天和他們代表的出海遮奢豪戶,都是先鋒,而且是自帶幹糧的那種先鋒。
  比如陳平劉氏,壹門七十二丁口,到了呂宋之後,直接用五萬銀錠購買了三千頃田,而後從寶豐王氏,手中以壹丁五百文的價格購買了閹奴五百人,而後從電白港、新港、月港等地雇傭了遊墜之民三百,甩著皮鞭開設了棕櫚園和椰子園。
  這些遊墜之民大多數都是惡人,劉氏、王氏也不敢太過苛責,在大明這些遮奢戶們仗著有朝廷法度,便可以肆意妄為,到了海外,沒了王法,這些遊墜之民被過分朘剝,手裏的鞭子不僅僅能抽閹奴,也能抽這些遮奢戶,惡人自有惡人磨。
  大明開海事壹切都有條不紊的推行著,並不是沒有不和諧的聲音,呂宋國王賽義德,又準備對僑民下手了,南洋諸國早就形成了壹種路徑依賴,遇到不決搶中原僑民。
  隨著開海的不斷推進,打破南洋諸國的這種路徑依賴,讓他們不敢也不能對僑民下手,也是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工作之壹。
  裏挑外撅消滅呂宋國王賽義德,任命新的呂宋總督,保證大明海外利益,是朱祁鈺這個君王的責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